王文静
高唐县赵寨子镇中心小学 山东 聊城 2528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增强,并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整个时代都围绕新一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文化复兴目标展开相关活动,在其中“少年强则国强”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一定强化,学校都相继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从小学教育层面来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初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向学生正确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今后的学习,还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应用
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文化素养和能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学生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让小学生从小就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语言构建能力和文化的理解能力。我国文化中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组成,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说,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应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财富在今天仍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正确的价值观教授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带下基础。
2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要点
2.1在诵读中体会传统经典韵味。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向学生传递这些优秀精神与文化时,需要注意学生为此内容的理解程度,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才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等人提出,在进行幼儿教学时,引导幼儿进行名著的背诵有利于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篇幅短,内容简单易懂,能够带给学生各方面文化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明白人生道理。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预留出一定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传统名著的朗读、背诵,可以是学生们齐声朗读,也可以是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配乐完成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同时在这些名著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首先,音节分明,语调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深入体会其中的美感与乐感。
2.2在重要节点体会传统文化的仪式感。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有历史长河给予的长流水。人们为了纪念特殊事迹将那一天作为纪念日,并且每一年的这一天,都会有效应的习俗,这就是传统节日为我们带来的特殊文化。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就应利用传统节日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将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端午节的资料,像端午节名字的由来、端午节的有关习俗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交流会,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从而是增加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包粽子,体会中华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通过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语文学习内容,提高其自身语文学习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2.3在家庭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加大课堂教学引导,还需要多于学生家长沟通,提高学生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家长与学校的联合共同完成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告知家长在学生业余时间阅读此类书籍,鼓励家长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在传统节日时,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节日的由来,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只有教师与家长公共努力,从课堂和课后都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2.4在教学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历代都有很多名画家、名书法家、艺术创作家,所创作的如国画、诗词歌赋、书法、对联等,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传统文化,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对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小学语文课文经常会涉及“皮影戏”“书法”“国画”等内容,这些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此时,教师可以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小学生会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结束语
传统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的生命在于教化。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方式,还可以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本文提出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作用,展示传统文化;适当课外拓展,丰富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联合家长力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传莲.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2]靳亚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浅谈[J].科技风,2019(26).
[3]陈雅涵.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