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还能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知识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基本讲解,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诗意的深层认识,导致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以其充沛的乳汁滋养了一代代文人墨客。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历史文化、精神文明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古诗词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塑造高雅的品格,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进一步推动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所以,在一年级的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古诗词教学增添趣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古诗词,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接下来,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一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而后针对教学实践提出了古诗词教学的相关对策,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有价值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古诗词本身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阻碍了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缺乏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古诗词主要内容的理解及背诵,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情感,最终影响了古诗词教学质量。
(三)缺乏有效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都是诗中之精华,诗中蕴含着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可是,目前一些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古诗词字面意思的讲解,不注重引导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知,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含义,阻碍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反复诵读,感受古诗文韵律
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关键字词切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朗诵读,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音律,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而且,有节奏的古诗词郎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宛如唱歌一样的诵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古诗词学生持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进一步研究。
例如,在教学《江南》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本课是选自《汉乐府》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采莲歌,描绘了当时采莲人欢乐的采莲时光和心情,诗句轻快简短,语调轻松反复,孩子们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能够在通俗易懂的诗句里看到作者描绘的一幅泛舟采莲,鱼戏荷田,荷叶连连的美妙画卷,在吟诵的过程中,不禁被这江南水乡的美景所吸引;另外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绝妙之处是运用了民歌中的比兴和双关的描写手法,含蓄地表达了采莲人的欢快的心情,古诗的后四句看似反复,实则是在第三句“鱼戏莲叶间”的承上启下作用下,连接整个古诗,更进一步地将采莲场景推到学生眼前,“鱼戏莲叶东”“西”“南”“北”这几句生动活泼,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语言节奏,学会赏析语言特点,为以后学习古诗词打好基础。
(二)积极引导,促进主动学习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虽然很多篇幅较短,而且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很容易让学生对古诗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在古诗词教学中根据内容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古诗词进行分析,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古诗词内涵,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杨万里的古诗《小池》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并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再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学习古诗。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并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提问:“古诗中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学生回答:“夏季、初夏。”听到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是从哪里可以判断出来时初夏呢?”很快就有学生说出:“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一句看出来的。”于是,教师继续提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通过前面和引导,这样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可以想到:刚长出的荷叶卷着,刚在水面上露出尖尖的小角,便有蜻蜓早早发现站在尖上。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间,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启迪学生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古诗词内容,还能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构建高效古诗词课堂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时间,促进其内化吸收。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情境创设,强化古诗词理解
情境教学为现代课程教育提供了很大便利,其图文并茂、音频兼备的功能,可为教师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提供很大帮助,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尤其在一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直观观看古诗词画面,理解古诗词内容,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目的。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详细资料等,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诗词内容,从而完成对古诗词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一首诗时,当学生对本首诗又有了基础了解之后,教师就应该展示一个相关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头脑中了解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作此首诗的,过后在具体讲授环节教师则应该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动画或者视频,帮助学生在内容理解过程中完成情感感知。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下,学生在学习静夜思这样一首诗时也产生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他们也知晓了作者在夜晚对于亲人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发挥出自我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用心去感受古诗词,克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种种困难。最后,教师再采用举手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此种课堂反馈模式,教师能够实时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赏析,感受古诗词意境
诗词鉴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古诗词赏析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贵精练古诗词的鉴赏,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古诗词的已经中,从而感受古诗词的已经,这样既能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也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对诗词有整体的认知与把握,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赏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语调及情感,以浓厚的文化对其进行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江南》这首乐府诗时,教材中用国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了一幅荷叶连连、鱼儿畅游之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的插画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去感受接天莲叶的荷叶、游来游去的鱼群,并进一步去感受作者的欢乐愉悦之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乐府诗的理解去绘制属于自己的《江南》,其中有的学生在理解到“莲叶何田田”的大意后,就用大量的笔墨去绘画密集茂盛的荷叶,将河水都挡得严严实实。另外,诗词中虽然没有提及到彩莲人,但是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这首乐府诗后就会对彩莲人、小船进行着墨,从另一个方面去表现荷塘里的热闹与欢快,引人遐想。这样一来,学生在创造画作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到那美颜伦比的景象,甚至可以听到彩莲人欢快优美的歌曲,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寥寥数字就能创造出如此优美歌曲的智慧与幽默。如此便达到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及已经深刻感知的目的,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整体分析,体会古诗词情感
小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程度不深,难以真正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是古诗词教学难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我们都知道,一首古诗词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绝句,不仅仅是因为古诗词朗朗上口,更多是因为古诗词中蕴含着诗人饱满的情感。所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大意、诵读诗词之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就爱哦学,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基本形式、派别及情感进行分析,加强对古诗词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例如,在《静夜思》一课的教学中,就字面意思的理解,诗人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某种气氛,也没有采用比较复杂的的表达方式,而是利用一种平和的语言将自己内容的想法融入了诗中,使学生在对本首古诗进行品读时,可以很直观的就可以体会到诗句当中的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即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体会一年级学生的思考模式,建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理解古诗词的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认识,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冬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70.
[2]刘青.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J].现代农村科技,2020(07):90.
[3]李赛南.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4]李丽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81-82.
[5]许群.诗境高远,文脉流长——小学语文之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20(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