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固妹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学校
摘要:选取中美教材同类体裁的例文,分析教材编排背后的意识观念、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从而思考这些差异给我们教育所带来的启示,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教育启示;问题链
一、内容介绍
《让天下雨吧》是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推理类文章。小萝丝埋怨天空下雨,又要待在家里觉得无聊。她的父亲循循善诱,通过让小萝丝思考雨与自然的联系,小萝丝从中了解雨的作用,心情由难过转变为高兴。整篇文章是以小萝丝和父亲的对话展开的,语言平淡无奇,类似于中国的课本剧。演绎出来的是人生的哲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国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也有一篇与雨有关的文章——《秋天的雨》,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要从秋天雨的颜色、气味、吹起金色的小喇叭三个方面写出了秋雨的美,属于文学性的体裁。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情画意的描述,带给学生情感审美。
二、文化差异
1.文本选择的价值取向差异
《让天下雨吧》这篇文本更多涉及到的是科普文化,而《秋天的雨》陶冶的是一种审美情操。 这与中美文化是有关联的,阅读整本美国语文,课文与社会、生活、自然的联系更为紧密,价值内化,没有华丽的辞藻,淡化文体意识,也没有严谨的篇章结构,实用性更为突出,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厚重的诗歌文化。作品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意境的美好,思想的深邃。《秋天的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侧重培养情感审美。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文章呈现的画面感就特别有中国语文的味道。
2.语文文本所承担的功能差异
《让天下雨吧》能够引领孩子关注雨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与生活的关系。文以载道,它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浅显的文章中教会学生在逻辑推理中认识到雨的重要性,使其感受到雨和我们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此文的价值所在。美国教材把所有的教育融汇到课堂, 更发挥文本本身所承载的东西。
《秋天的雨》培养的是孩子对秋雨的喜爱之情。它的价值既有文字本身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表达、朗读和写作,在情感价值观上又让学生感受秋雨的美好,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3.思维方式的差异
美国语文强调事理分析,重逻辑思维。不在乎表达是否完美,却在意表达背后的逻辑。在《让天下雨吧》一文中,小萝丝抱怨:看,怎么又下雨啦!哦!天哪,天哪!太无聊了!难道我又要整天待在家里吗?父亲的两次引导非常有味道,第一个问题:萝丝,你是不是为今早吃了面包和黄油而难过呀?我的女儿,是不是当你看到花园里的鲜花和树木,你觉得难过呀?那么当你看到马儿、奶牛或羊儿在小河边饮水解渴时,你是不是很难过呢?小萝丝在与父亲第一轮对话中,感到很惊讶,她怎么会为她所喜欢的东西难过呢?喜欢都来不及呢!第二个问题:那你想想如果没有水喝,它们会不会死呢?小萝丝为下雨而难过,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水,树木和花草还会生长吗?小萝丝为下雨而难过,但萝丝,你知道面包是用什么做的?在第二轮对话中,小萝丝明白了是雨帮助了小麦生长,是水转动磨碾碎了小麦,她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面包;没有水,马、牛、羊会渴死;没有水,树木和花草不会生长。这时,小萝丝诚恳地说:“爸爸,我没想到这一切。现在看到雨点落下来,我真的很高兴。”父亲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用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来分析:大前提:没有水花草树木就不能生长;小前提:花草树木要生长;结论:必须要水。(逆向思维)大前提:没有水马、牛、羊会渴死;小前提:马、牛、羊不能渴死,结论:必须要水。
(逆向思维)大前提:雨帮助小麦生长,水转动磨碾碎小麦,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面包;小前提:吃到香喷喷的面包,小麦需要生长,磨需要碾碎小麦,结论:必须要水。
当孩子埋怨天空下雨时,中国的父母常常会对孩子进行说教,直接告诉孩子雨能滋润万物,或是为孩子另找乐趣,让孩子去下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美国的父母却善于让孩子通过推理,巧妙地理解雨的作用,孩子的情绪自然就得到了有效调整,对自然知识又多了一份理解,我想,以后小萝丝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通过这样的思考去解决问题,去影响别人。
三、差异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
1.发挥语文文本的育人价值
美国的语文教材指向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发展,如:意志、精神、价值;情感、情趣、情操;技能提升、知识丰富;行为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各学科交融共通,体现了美国语文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和人的生命成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出美国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对全人格教育的关注。在我们的教学中,要避免在人的成长上指向局部的发展,如:只是指向情感、只是指向价值、信念的灌输、只是指向知识与方法。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教学价值——人的完整成长,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整合在语文课堂的问题链研究之中,让老师的课堂提问更多关注人的生命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发展。我们要教会学生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责任、担当、诚信、自律、理想、直面挫折的勇气……为了学生长大以后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完整成长。
2.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对优美文笔的盲目崇拜,对篇章结构的不断追求,对修辞藻饰的大加赞赏,而是要让学生接触更广的领域和更丰富的文章类型。尤其是推理类的文章,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思考的深度以及观点的独立性。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可以运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落实。我们现在进行的大假设法思维课堂改革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与培养,而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链,需要像萝丝的父亲一样,引领学生的思维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挖掘教育中的积极因素,直指解决问题
小萝丝埋怨下雨,她认为下雨剥夺了她外出的快乐,焦虑、委屈的负面情绪出现,天气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文中的父亲善于发现负面情绪背后的教育契机,通过引导,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对我们的教育有很深的启示,教育需要正面引导,需要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教会学生选择自己的情绪状态,毕竟,生活不是由生命所发生的事决定的,而是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和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寻求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格。
4.师生沟通的技巧
文中的父亲对孩子足够尊重与包容,站在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这引起了我思考自己与孩子、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应该引领学生怎么思考,教会他怎样乐观地面对问题,用演绎思维的推理解决问题。
这些文化差异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和优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之下,我们需要在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语文教学与人的生命成长、人的完整成长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美国语文.小学.上:汉英对照/(美)麦加菲主编;查文宏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8 ISBN 978-7-210-06073-4
[2] 温儒敏.教育部组织编写 义务教育教科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