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昌霞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龙泉乡幼儿园 贵州省铜仁565200
摘要: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游戏教学方法是培养幼儿建立生活基本认知和基本生活能力的有效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建构游戏的应用,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建构游戏的发展着手,简要探讨了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观察能力
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获得了长足进步,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理念已经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成为指导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建构游戏是幼儿发展生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建构游戏的参与过程中,幼儿能够建立对于生活的基本认知,掌握基本的技能。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用兴趣引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观察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让幼儿对教师组织的建构游戏产生参与的兴趣,有兴趣作为引导,幼儿才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参与到建构游戏中来,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传统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组织建构游戏趣味性不足,幼儿缺乏参与积极性。教师往往会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搭建的作品,会从成年人的角度来教导幼儿怎么搭建物体,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容易桎梏幼儿的思维。幼儿教师应当在建构游戏中,让幼儿首先对游戏主题产生兴趣,然后从自己的视角来发挥想象力,开展物体搭建,这样幼儿就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呈现出来,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1]。例如,在小班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建构游戏可以以“水果”为主题,让幼儿用橡皮泥自己捏出最喜欢吃的水果。这个建构游戏主要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教师可以首先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呀?这个水果是长成什么样子的?你能用橡皮泥把它捏出来吗?“生活中最喜欢的水果”这个主题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幼儿容易产生兴趣,同时幼儿在生活中对水果接触和观察比较多,教师可以在幼儿选择好水果类型后,拿一个实物让幼儿作为参考。幼儿就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形象来进行橡皮泥的创作,在捏橡皮泥的游戏中就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在建构游戏中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遵循其天性,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针对幼儿的能力发展需求进行建构游戏的设计,让幼儿能够在建构游戏的参与过程中,以自己的观察充分挖掘创作潜能。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的家”主题的建构游戏,让幼儿利用积木、花朵、小旗帜、纸盒等物品进行“我的家”作品的搭建。在这个建构游戏中,教师要给幼儿展示各种房屋、家具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哪些是自己想象的房子里应该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构思,观察图片进行建构创作[2]。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必给幼儿过多的限制,让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分享,观察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不同,说一说谁做得最好。通过挖掘创造潜能,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被具象化,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在观察能力上存在哪些不足,以便后续对其进行引导。
三、发挥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学会以幼儿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物,有时正是幼儿最熟悉、最喜欢的事物。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应当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特征,然后进行模仿搭建。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花儿朵朵”主题的建构游戏,让幼儿观察校园中的花朵,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纸片来粘贴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认真地观察花朵的花瓣数、颜色、花朵形状等,然后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而不是教师硬性规定必须“做桃花”、“做月季”等等。给幼儿充分的发挥空间,更加有利于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观察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有效途径,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能够发展观察能力,通过建构游戏幼儿能够认识形状、色彩、空间、结构等,丰富主观体验,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学习启蒙至关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建构游戏时,应当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发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逐渐挖掘出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杨娟,于艺.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察研究——以益智区,建构区为例[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002(010):P.109-110.
[2]王玲玲.创意积木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9(002):228-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