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品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大湖小学,广东 五华 514441)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同时,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想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的去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 兴趣 游戏 方法 途径
一、营造氛围,培养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必须让学生没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1、鼓励学生做小老师。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小学生把课外搜集来的生字教给班级的所有同学;又如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老师,教小组成员识字,检查小组成员的识字效果,早读或认读生字时都可以让学生来做领读小教师。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奋性。
2、创设游戏,引导快乐识字。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所带来的自由感让学生感到快乐、满足和充分的成就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方方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轻松识字。并且,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设备简单,因此作为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智慧,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
3、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制作生活的教学课件,使原本单一、枯燥的识字教学,配以生动的图画,用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好奇的感觉,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识字活动。激起学习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的汉字世界的欲望。“字”配“画”恰当地结合,让原本静止不动的汉字活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想象,深刻的记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引导探究识字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摆正彼此的位置,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老师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这时,老师就应该有耐心、有创造性地教给学生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各路神通,在探究中记忆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联想识字。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例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动规范》,课程表,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还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
2、触类旁通,归类识字。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同时,分析、记忆字形,用田字格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也有助于从音、形、义的结合上,整体掌握字词,将学过的字词变成积极词汇,不断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总之,“归类识字”归类是手段,识字、学词、发展语言是目的。在教学中,要练看、练读、练写、练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墓本功和思维训练。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鼓励自主识字。这样的提法对于让学生学习阅读有着很大的作用,识字是为阅读打基础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才成为可能。
1、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题积极参与的过程。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是拓宽识字途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随课文识字,也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词句的意思,也有助于建立词句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而对阅读中所认的字和所识的字要想能起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学生们只有增大阅读量,才能巩固识字成果,词汇也才能因此得到丰富,从而达到增加识字的数量的目的。
2、引导学生课外识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使学生提早进入阅读阶段。但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课外识字将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现已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满足阅读量的需求,抓好课内识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识字的补充。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是识字的一种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出更多的好方法、好点子,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方法识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儿童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更好地为他们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张茜.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语文天地, 2009,(01) .
[3] 苏金禄. 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 小学教学参考, 2009,(03) .
[4] 吴耀堂.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 科学教育,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