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运梅
(广东省五华县棉洋镇荣华小学,广东 五华 514441)
摘 要: 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小学阶段的孩子又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所以大家都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更有甚者迷恋电子网络游戏,对于阅读毫无兴趣。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要让农村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身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兴趣阅读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小学语文必须积累一些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然而,农村学生的学习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阅读氛围不浓、阅读课外书数量少、阅读点评。通过积累,才能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充满灵性、富有创造、有发展潜能的人。
一 、利用多媒体范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良好的阅读兴趣,我所讲的每篇课文,都要进行范读、领读。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读过的文章想象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真情实感。这样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也只有这种能够带给学生内心震憾和无言感动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让阅读教学活起来。“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有计划地认真阅读,强化内外结合性
学生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比如学了《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文中提到了巴金的《家》,让学生找来读读;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我让有兴趣的同学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这样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裁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充分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懂得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三、四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五、六年级则安排读一些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冰心、教育家叶圣陶、作家老舍等的作品,并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就阅读教学而言,对于重点作品精读是主体,泛读、略读、品读是重要内容和知识积累的补充。但就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阶段,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阶段,泛读是补充知识。另外,在节假日,我安排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读物。除此之外,定期举办各种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古诗诵读比赛、办阅读手抄报、自编自演课本剧等,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 及时督促,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检查制度
阅读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因此必须要建立激励、评价与监督机制。为了更好地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还落实了检查制度。(1)读书报告制度,每天分为“晨读”15分钟、“午诵”10分钟、“晚读”20分钟,三个时间段安排学生读书,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2)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适当鼓励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你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并对此进行表扬,再指出其不足,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最后加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好起来。尤其是对差生也不太在意,后来把赏识性教育带进农村课堂,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位学生上课经常调皮捣蛋,不听课,作业潦草,对古诗文从不背诵。我在课堂上先有意地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鼓励,当他答完之后,请全班的同学给他掌声鼓励。结果该同学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特别用心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别的同学的质疑。不要吝啬甜美的语言,常对他们说:“你能行的!”“不要紧,下次一定好起来的!”“下次再努力!”“真棒!”“很好!”“非常棒!”等等。这样农村学生才会放开拘谨的心怀,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讨论中来,只要把赏识性教育带进语文课堂,就能打消学生的顾虑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很快地互动起来。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水平检测中不仅要检测课内的文段,也要检测课外的文段,学生往往课内的能按教师讲授时的要点做好题,而课外的却答不到点,这就反映了学生阅读能力不高。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总之,把学生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到阅读中,阅读教学在农村小学中才会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提升方法研究[D]. 宋宛莹.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胡克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5(16):10-11.
[3]林茂森.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助推作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