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618100
【摘要】写作,是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作文,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学生能恰当使用细节描写,用细致的描写鲜活人物形象,定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展示出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写作 细节描写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能够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在初中阶段,写人叙事的文章受到学生的青睐,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可能有这样的苦恼:写人叙事非常平淡,人物无神韵,文章没文采。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细节描写是个不错的办法。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1]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那么,学生如何学习、使用细节描写呢?
一、品析经典,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课课经典,篇篇精彩,对于人物精妙的细节描写更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
外貌细节描写: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大文豪鲁迅先生用细腻的外貌描写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外貌畸形,人性扭曲的杨二嫂。她爱占小便宜,一见面就向“我”要东西,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说话尖酸刻薄,把诬陷中伤闰土作为邀功的资本,拿走的狗气杀是她理所应当的奖励。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被鲁迅先生雕刻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令人过目不忘,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
二、海量阅读,树立细节描写的意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典范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留意细节描写,体会它的妙处,树立学习、创作的意识。
如,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我”在心里以无比坚定的话语肯定叔叔和“我们”的亲缘关系,“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可是,现实的反差又令“我”疑惑“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为什么天天念叨的亲人近在咫尺却又避而不见?莫泊桑借天真无私的“我”发出灵魂之问,拷问世态人性。
再如,动作细节描写: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鲁迅《孔乙己》
孔乙己一“排”一“摸”两个动作展示出他矛盾的人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属于“短衣帮”,可他的心永远住在“长衫”里。他明明穷困潦倒、失意落魄,却还要在众人面前潇洒地“排出九文大钱”,这潇洒的动作犹如他的“满口之乎者也”,显示他的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掩饰他身上的、心上的伤痕。悲哉!孔乙己!(他是)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2]
三、留心观察,积累细节描写的素材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想写好作文,细心观察生活,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是不错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两个经典的例子:
写母爱,史铁生用神态细节描写述说爱子情深: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母亲对“我”的爱,爱得卑微,低到了尘埃里:忍受“我”“暴怒无常”的坏脾气;面对“我”不能流露半分心中的担忧与焦虑,怕影响“我”的心境,只能偷偷抹眼泪;本想讨好“我”,说点开心的事改善“我”的心境,却懊恼自己为什么要说“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只能灰溜溜地躲出去。母亲在“我”面前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细致照顾“我”的生活,照顾“我”的情绪,自己喜爱的花,没时间侍弄;自己的病,也无暇养息。全文无一处、无一字提及母爱,但母爱渗透于每件事、每句话、每一个表情动作,甚至每个字上;句句含情,字字如金,铸就一篇感人至深的经典美文。 [3]?
刻画人物,鲁迅先生用语言细节描写彰显人物精神品格: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一个目不识丁的旧社会妇女,饶舌粗鄙却又热心善良,她不了解“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连书名都不清楚,在她的口里“山海经”成了“三哼经”。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莞尔一笑。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巧妙地将“山海经”改为“三哼经”,这精准的语言简直是为阿长“量身定做”的,彰显出她的无知可笑却又对“我”无限关爱。我们可以想象:阿长带着这滑稽的“三哼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向书肆老板询问,虽指手画脚,极尽比划,老板依然不知所云。不知她走了多少家书肆,也不知她遭受了多少白眼与嘲讽,才成功地给“我”买来了《三海经》。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通过滑稽的语言,展现出留白的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在学习生涯中,我们一定也写过母爱,塑造过人物,在我们的文章中有这样精彩的片段吗?如果没有,从现在开始,留意细节,善于发现,发掘生活细节中的文学价值。
四、学以致用,尝试细节描写的创作
通过阅读,我们体会了细节描写的妙处,树立了运用细节描写的意识;通过观察生活,我们积累了细节描写的素材;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请看笔者的学生习作片段:
修改前的文字:
这儿孙多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送个礼都撞上,这一撞可不得了!兄弟妯娌间,你看不惯我,我也不待见你,三句话不对付就大打出手,形象狼狈之极。老爷子坐在沙发上,不发一言,抽着烟,漠然地看着自己的儿孙们。
邓琦凡《龟屁股》
写作即经验的改造。写的过程是搜集、再现、重组生活经验的过程,也是重新体验、生成、再造生活经验的过程。[4]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更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与创作,恰当地使用细节描写,文章的表现力、生动性能得到极大地提升,从而达到作文升格的目的。
请看增添细节描写后的文字:
这儿孙多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送个礼都撞上,这一撞可不得了!什么问候八辈祖宗的,也不怕老爷子听见,越骂越凶,最后还打了起来。扯头发,甩耳光,用脚踢,用头撞,还有用牙齿咬的哩!老爷子还是不说啥,跷个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端着个大烟杆儿,有一搭没一搭地抽着,依然没有什么表情,漠然的看着台下衣冠不整、头发似鸡窝、一身脚板印的儿孙们。
邓琦凡《龟屁股》
小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述说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为这“玄武”(祖传的宝物), 儿孙们上演了一场闹剧,儿孙们离开了,老爷子又独守空院。文章构思巧妙,语言精炼、简洁,极富表现力,传神的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读与写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读是基础,写是升华,读可以促进写,写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读。[5]在阅读时,学生应细细品味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在写作时,学生应恰当运用精准的细节描写,让文章更生动,让人物形象更鲜活。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基础教育,作文细节描写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四卷)[C].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07:829.
[3]史铁生.史铁生散文精选增订版[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4.08:10-11.
[4]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3.
[5]孙艳.读写结合微课程建设案例解析[J].语文教学通讯B,2015.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