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及在高职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 王振江
[导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振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淡漠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原因,提出用传统孝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  孝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进”工作在全国大中小学已经进行了六年多了,该项工作现在收效如何?根据笔者所在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2018级入学新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中小学教材中出现:整体编排缺乏统筹、内容选取不够妥当、组织呈现方式单一、融入手段缺少有机结合。【1】以及学校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该项工作虽然开展时间很长,但成效不尽如人意。
一、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
        1、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道德之本,也是中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孝”便是中国人维系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的精神支柱。【2】传统儒学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思路,强调:小孝孝父母,大孝孝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以社会个体修养作为起始点,将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基础,只有社会大众都能用较高的道德标准进行道德自律时,社会矛盾才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所以,不论是从立论基础和逻辑思路来说,孝文化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孝文化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孝文化在实现路径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从社会个体出发,通过提升社会个体的道德自觉,逐步实现社会群体道德水平的提升,最终追求报效祖国的道德价值目标。二者都是希望通过道德的修炼,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形成国家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3、中华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必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要适应学生的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中华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长久以来影响着人们的德性修养和价值取向,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认同和共鸣。用孝文化涵养和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于学生在原有心理认知的基础上接受和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具体的行孝行动中,有利于缩短学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距离,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顺利进入广大同学们的头脑中,做到过而不忘,身体力行。
二、高职院校中孝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
        1、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在思政课堂上运用孝文化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自今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编写审核制度。思政课教师要抓住这次一体化建设的机遇,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与传统孝文化的联系,在课堂讲授时运用传统孝文化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通过理论知识的扩宽挖深,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可以采用经典案例教育的方法,如:可以综合利用儒、释、道等传统文化里有关孝文化的经书典故来进行现代诠释,运用孝文化的道德感化、心理感化和自我教化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和由此形成的伦理教育模式,更好地使高职生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壮大思政教育的队伍,用孝文化的底蕴来发扬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深入学生课外学习和寝室生活的家庭体系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组织动员专业课教师深挖专业知识所蕴含的传统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从孝文化的爱生命、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的观点出发,引导学生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也要主动关爱学生,使学生处处感受到高校大家庭的温暖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从而自觉地从传统孝文化的继承者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3、整合学校资源,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行孝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孝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方,用前人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孝文化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对孝文化的宣扬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每天一事(做身边好事)、每周一闻(评论国家见闻)或每月一行(志愿者服务)活动。要特别抓住今年全国战“疫”胜利的机遇,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国家在战胜“疫情”中的巨大作用,在思考和行动中提高思想觉悟,将孝文化的“小爱”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
        
         参考文献:
[1]王晓丽 张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小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6,(20):61-64
[2]韩文根 李春云.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内涵、价值及培养途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81
[3]习近平.习近平: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 国无德不兴[EB/OL].(2014-05-0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11.html


作者简介:王振江(1972-),男,福建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和高职教育
联系地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南路17号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箱:wangzhenjiang159@sina.com
电话:13035152645
邮编:432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