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锋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大元中心小学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本文旨在通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笔者的经验,为广大父母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式方法,以期促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策略
有人说:“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还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而良好的性格正就是一个人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教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步入工作岗位的父母,不断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坚持坚持不懈地积累经验,持续不断地拓展业。但作为一个肩负着教育子女重任的父母来说,却很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父母在育儿知识方面的欠缺必然就会导致父母育儿方法的失当,进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要想让孩子变得出类拔萃,首先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让自己变得卓尔不群。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我虽然还没有达到卓尔不群的境界,但是,自始至终我都在通过努力学习与不断反思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家长。下面结合自身教育孩子方面的实际,简单谈一谈我对育儿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少一些语言,多一些行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身教的作用同样远胜于言教。总是听到身边一些孩子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教了,一天到晚很少看书,就知道抱着手机刷微信、聊QQ……”事实上,当家长在抱怨孩子的这种行径时,首先应该扪心自问,孩子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不是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
于我而言,下班回家之后,几乎都是按部就班地坐下来与孩子进行真诚地交流。通过交流,我可以了解孩子一天来遇到的各种高兴事、烦心事、搞笑事、遗憾事等。紧接着,一家人会其乐融融地共进晚餐。吃完晚饭之后,我不会去刷微信,也不会去看电视,而是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当天的报纸,或者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而每当在这样的时候,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坐到自己的写字台旁边开始专心致志地写作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爱阅读的父母自然也就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要少一些语言,多一些行动。
二、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赏识
古人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一个成人都会犯各种错误,更不要说一些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孩子了。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切不可盲目指责。相反,家长要明察秋毫错误背后的真相。一旦真相大白之后,家长就会明白孩子犯错误绝非故意(有时甚至是出于好意),孩子也就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以此为梯,不断提升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
因为孩子放学早,所以孩子总是先我回家。有一次,下班回家之后,我看到孩子并没有在看书,也没有在写作业,而是在制作手工。桌子上乱七八糟的摆放着各种颜色的卡纸,地板上七零八落地丢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纸屑……毫不夸张地说,孩子的桌子上、桌子下、桌子旁边是一片狼藉呀!见此情景,我心中顿觉火冒三丈。但是,我却并没有对孩子大发雷霆。而是向孩子简单问好之后,走进厨房开始做饭。饭做好了,当我再次走近孩子书桌旁边时,我发现书桌上乱七八糟的卡纸已经被孩子码放整齐并装进了卡纸袋子里,地板上七零八落的碎纸屑已经被孩子一扫而光倒进了垃圾桶里。
就在那时,我不仅没有责备孩子之前将书桌弄得乱七八糟,而且还表扬她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自己的书桌整理的井然有序。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孩子是在放学后挤时间为他爸爸做生日贺卡呢!可见,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我们不妨可以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赏识。
三、少一些催促,多一些等待
一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写作业拖沓,做事磨蹭……于是乎,家长的各种催促就纷至沓来,“你能不能快点写作业呀?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你能不能来快一些呀?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等等事实上,家长三番五次的催促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相反,家长的催促还会让孩子逐渐养成做事急躁马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面对孩子的作业拖沓也好,做事磨蹭也罢,我从来不去催促,取而代之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孩子“开出”做事高效率的“花朵”。当然,作为家长,也不能痴等花开。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施肥浇水”,让孩子认识到作业拖沓、做事磨蹭的各种危害以及让孩子逐渐感悟与掌握一些高效率做事情的方法等。家长平心静气地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催促,能够逐渐培养孩子做事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良好习惯。而这样的好习惯,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总之,孩子的教育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事关父母老年生活的质量。一个“熊孩子”足以打破家庭的幸福生活,扰乱父母安详的晚年生活。正因为如此,每一位家长要自始至终将孩子的家庭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少一些言语,多一些行动,那么,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赏识,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逐渐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如果父母少一些催促,多一些等待,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养成做事高效、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在“多少”之间,不正就彰显了家庭教育的“良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