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兰
潍坊市实验小学 26104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广大地教师应当尽早的改变自己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深度教学的策略,不断地发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更为系统的、深入地去掌握数学知识,能够正确的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去打造数学的高效课堂,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真谛,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
深度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来说,深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能够深入地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且帮助学生构建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深度教学的模式,是以客观的眼光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准确、科学地评价,而且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解决。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正是有了前人以及学者的经验和积累,数学知识才得以产生,所以说数学知识也是各种生活及数学活动的产物。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激发出学生寻求数学知识点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内涵自己数学知识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1]。所以教师在进行深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去综合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与同伴、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明确数学知识的内涵与道理,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程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之前传统的教学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真正地去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明白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确“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亲自操作之后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抽象的圆锥体积公式,明确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以及公式自身所包含的本质。
二、组织辩论,打造趣味性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设计辩论的活动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还能够有效的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的知识,还能够在激烈的争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理解数学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惑设置辩论赛的论点,比如说“1和1是不是互为倒数”这一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论点,班级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组成两个方阵,正方与反方,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就在正方和反方之间的激烈辩论中开始了。通过辩论赛,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享受辩论的乐趣,在辩论中完成相关知识内容的获取。此外,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学的透彻、学的明白,加深了自己的理解,感悟知识点背后的内涵。
三、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机结合
数学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简单的数量关系,最终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打造深度教学的数学课堂,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对数学进行程序性的知识学习远远不够。其次,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将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践中。把这些数学知识点真正当做思维的工具,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生活和思维的共同组成部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之理。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给学生留几道数学延伸的问题:“在生活中,为什么我们见到的井盖都是圆形的?”“为什么一群人野餐时,会自觉围成一个圆形?”学生会解答到,井盖是工人师傅做出来的,是工人师傅把它做成圆的。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解释,而是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是和家人讨论,自己找出理由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最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理解井盖做成圆的是因为不管怎么样它都不会掉进井里。一群人野餐会自觉的围成一个圆,是因为在一定的长度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些道理。通过这一活动,数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在数学课堂上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延伸到数学课堂之外,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合理运用。
总结:
一言以蔽之,深度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最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这门学科的吸引力,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及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勇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路径探析[J].教育界,2020,(36):26-27.
[2]钱小平.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2020,(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