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佳洁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文兴路27号店口镇明诚幼儿园 311835
【内容提要】幼儿园在晨间户外活动内容上存在不少问题,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故我们以幼儿园为载体,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自编自创设计内容为主线,以区域性形式为支架,层层深入,去高质量地开展晨间户外活动,从而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关键词】区域性;晨间锻炼;主题式
一、晨间锻炼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晨间锻炼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在制度上和一日活动时间安排上都保证了幼儿有充分的晨间锻炼的时间,然而在晨间锻炼时我们常常看到:
现象一:晨间锻炼开始了,小朋友们拿起了跳绳,有的在单脚跳、有的在双脚跳、有的在双人跳,“老师,我们用绳来玩捕鱼游戏吧。”“老师,我不想跳绳了,真没劲。”渐渐地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躲到一边去了,在场地上练习跳绳的越来越少了。
现象二: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选择了沙包和跳圈,然后开始了活动:沙包组的小朋友练习投掷、抛接;跳圈组的小朋友把圈放在地上练习跳。时间过半后,小朋友开始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了。
晨间锻炼中小朋友为什么会心不在焉、不想锻炼?晨间锻炼的内容怎么安排更适宜?晨间锻炼的形式是否能创新,让小朋友乐在锻炼?
二、晨间锻炼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幼儿被动:每天晨间活动的内容都是老师来确定,幼儿是被动的操作者。
2.内容零碎:晨间锻炼一天一个内容,间隔一段时间后重复一次,虽然要求教师晨间锻炼的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体现。
3.组织随意: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场地上,交代了今天晨间锻炼的内容或介绍材料的名后,幼儿就拿起材料在场地上活动起来了,老师不时地提醒他们不同材料、不同玩法的分开些,但是玩着玩着就混合在了一起,互相影响和干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探索了晨间锻炼的新形式—主题式区域性晨间锻炼形式。
三、晨间锻炼内容的来源
1.主题预设:
(1)根据大班基本动作发展目标来确定主题:
大班的基本动作为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和攀登。那我们可以以这七个基本动作来做相关的主题,然后再围绕每个主题来设计内容。如跳这个主题:

(2)根据材料来确定主题:
幼儿的锻炼必须依赖材料进行,幼儿园提供给幼儿活动的材料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制的材料,有生活中的物品,还有购买的材料等。我们可以以材料为主题安排锻炼内容。如:

四、主题式区域性晨间锻炼:
在确定了活动主题、合理布置了区域性活动场地的基础上,活动流程的安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活动后的讲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活动流程:
每天30分钟的晨间锻炼,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让幼儿的身体逐渐运动起来,慢慢地进入活动状态,调控好运动量,让幼儿的身心得到科学的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体的流程如下:
(二)活动指导: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在晨间锻炼区活动中,教师同样是环境创造的参与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能力发展的支持者。
1.建立常规,有序活动
区域性锻炼比较自由,幼儿的自主性更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合作伙伴等来自选内容分区锻炼。建立必要的常规,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更好地保障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挂牌入区”形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活动,我们制作了入区牌,每个区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入区牌的颜色和区域间隔物的颜色相一致。这样老师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幼儿在哪个区锻炼,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以音乐调控幼儿的运动量。区域的划分使得幼儿在锻炼中选择的自主性较大,幼儿年龄小,主动调控运动量的能力还不够,需成人提醒。我们可以采用以音乐调控运动量的策略,帮助幼儿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例如,在30分钟锻炼中,15分钟之后播放一次幼儿喜爱的乐曲,幼儿在音乐的提示下交换场地,调整自己的运动量。30分钟后播放另一首乐曲提醒幼儿结束活动,及时收拾整理运动器械。
2.细心观察,随机引导
在晨间锻炼区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一方面要适时随机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瞬间的教学契机,将预成与生成有机结合,引导幼儿之间互动,相互学习,不断玩出新花样,感受创造的乐趣,促使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适时适当地指导。指导应侧重在情感态度的激发上:积极的鼓励能增强胆怯的幼儿活动的勇气和信心,使其克服困难,为获得成功而努力。惊喜和赞赏是对幼儿出色表现的鼓励,理解和帮助是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的必要鼓励。
3.注重评价,有所启迪
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出现的问题,新的玩法,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互相启迪、示范推广新的玩法,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评价的主体是幼儿,评价的方法以自由交谈和讨论为主,评价的重点关注活动的内容幼儿是否感兴趣,材料是否适宜、区域布置是否合理、在活动中幼儿生成了什么内容或玩法。通过讲评,了解幼儿的需要,讨论解决、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捕捉创新,激活潜能。[2]
晨间户外活动使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密切配合,为幼儿发展智力、积极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幼儿心情愉快、性格活 泼开朗,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2月第二版,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