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有班
广西百色市靖西市第二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生物学属于自然学科,其把实验当作基础,只有通过实验,才可对生物体进行清楚观察,而且多数生物现象都是借助实验进行解释的。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向学生传授一些现成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渠道以及获得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当中形成手脑并用的能力以及习惯,可以对生物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本文旨在对借助生物实验激发中学生兴趣的方法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物实验;学习兴趣;运用策略
前言:作为把实验当作重要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学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激发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其逐渐形成生物概念,对生物知识以及实验技能加以获得,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对借助生物实验激发中学生兴趣的方法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在准备工作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实验准备期间,生物教师应对实验室当中的守则以及实验规则具有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守纪律、有组织的实验习惯。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促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解,并且在实验当中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学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以及解决。比如,不少生物实验都需要用到显微镜以及装片制作,这是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多数生物教师觉得显微镜的运用方法教材当中已经明确写出,学生只需看教材即可。然而,多数学生并未对显微镜原理进行了解,很多学生都不会对光。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显微镜可以对实验成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让中学生对显微镜加以运用之时,需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反复强调,让中学生可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基本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并且让学生了解高倍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且分辨率越高,然而看到实际面积越小,低倍镜刚好相反。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让学生了解,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当图像位于视野偏左之时,需将装片向左移动。同时,为有效激发中学生兴趣,生物教师可进行实物示范,其中一台显微镜已经完成对光,另外一台已经找到了清晰图像,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在实验期间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实验期间,经常有不少学生仅注重实验结果,忽略实验期间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此,教师需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主体,并且善于针对实验内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观察以及对比分析,进而得到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中学生勤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中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期间,生物教师需着重培养其现象分析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将实验记录做好。实验过程当中,不少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得到预期结果,生物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失败原因,应当启发学生,并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中学生自主分析这一能力。此外,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知识,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别,有些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并不完善,并不具有可行性。然而,生物教师依然需对学生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有效激发其探究兴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实验操作之中,促使实验教学整体效果不断提升。
三、在拓展延伸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在生物教学当中,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素养以及综合能力,除了能够让中学生在课外实践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验证以及巩固之外,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逐渐形成一定观察能力以及实验能力,促使学生具有的操作能力不断提升,并且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严谨科学作风。因此,在课后,生物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有效延伸以及拓展,结合实际对课外观察以及调查任务进行布置,引导学生对观察以及调查所得资料加以归纳整理[2-3]。同时,教师可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及探索,以此来激发中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让中学生认识到,在生物学当中,标本采集、观察以及实验具有着重要地位。
结论:综上可知,对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际效果加以保证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所以,深恶课上,教师需带领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积极探索,以此来激发学生具有的主体意识,对其知识储备进行丰富,促使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产生较强兴趣,主动对生物学进行探究。生物教师可在实验准备、实验期间以及拓展延伸当中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实验教学整体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洁.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98.
[2]黄燕红.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9(19):34.
[3]李艳.注重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探研[J].成才之路,2019(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