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银
合肥市习友路小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千百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珍贵的艺术教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要不断检讨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继续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应用策略。希望能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启示,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不断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渗透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不仅可以消除障碍,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1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1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艺术教学一直被视为一门“子学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小学美术教学都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挥教学的预期效果。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懂一门课,热情远远不够。然而,加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彩故事来增加课堂气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学习兴趣。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使美术教学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2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培养方面
“德、智、体、美、劳”是中国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德育工作。近年来,我国的课外教学引起了众多学生家长的关注,大大拓宽了小学美术的教学道路,同时,学生也将很快融入美术教学,这对实现综合培养的目标有很大帮助。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2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础,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基础。在艺术教学中,如果割断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就意味着艺术教育脱离了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轨道。然而,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美术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而不注重对艺术作品背后传统文化的解读。
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教材为例,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教材第五课“木偶戏”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展示木偶的传统艺术形式,吸引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会把重点放在木偶制作和木偶故事表演上,而不涉及木偶戏中浓厚的传统文化。木偶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如陕西合阳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与传统戏剧相同的艺术形式。将人物分为生活、丹、静、墨、周等角色,并辅以面具造型。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木偶文化,展示精彩的木偶片段,激发学生对木偶戏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注意木偶人物的色彩和图形差异,让学生了解形体与色彩搭配之美,同时对脸部化妆形象有初步了解;第三,通过展示不同木偶戏中的人物造型,调动学生猜测人物,让学生观察,木偶艺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思考与探讨。最后,手工制作木偶,演绎经典木偶片段,巩固学习成果。教材第九课“飞天”的主题是敦煌文化中的经典人物飞天。展现了飞天作品不同时期的线条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注重网吧的艺术性。然而,笔者认为,飞天作品中的“线条美”主题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与教学实践脱节。飞天形象的变化是历史文化变迁的结果。飞天来自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飞天形象的变化受中国审美意识和道教文化的影响。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出了这种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用艺术作品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用传统文化回应艺术作品价值的体现。
3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示,它渗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是有效可行的。
3.1教学内容与环境资源相结合
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开创了儿童艺术教育的“活教育”理念,提出了“自然与社会是我们活的教材”的观点。在美术教学中,要用好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环境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有效结合起来。这些资源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画戏曲脸谱”的课堂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到当地戏剧学院观看一场民间戏曲,重点观察戏剧人物的脸谱,同时,请相关专业人士了解戏剧类型及不同脸谱所反映的人物。使学生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和“褒贬不一,不善恶”的艺术功能。然后,我拿出了一些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演员的剧照,比如《张飞》、《关羽》、《曹操》。我还准备了相应的戏剧面具,并让学生们选择一对。结果,学生们很容易就选对了。接着,笔者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儿童电影中的“坏人”总是比“好人”更丑?经过与学生们的讨论,结合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得出了答案。最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匹配一张脸,并模仿一部相关的歌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戏曲脸谱的审美价值,开始喜欢上戏曲。比如赛龙舟、用线条画古建筑,可以很好地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让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心中。
3.2教师指导与艺人讲座、演示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各种民间工艺,如织布、刺绣、剪纸、窗饰、中国结、泥塑、陶瓷艺术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些工艺品虽然精美、美观、实用,但由于受到工业技术等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工艺品已经或将要失传。由于美术教师自身经验的局限,不可能精通各种工艺美术。然而,在美术课程中,特别是“应用与设计”课程中,传统工艺的内容很多。在讲授这些内容时,除了教师的努力学习和指导外,特别需要邀请一些民间艺人或成功的艺术家来上课。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口头和个人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手工艺及其制作过程,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课后,带领学生或鼓励学生主动采访这些艺术家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向老师学习,一些简单的过程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门技艺,而且继承了这种传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3.3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说艺术来自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民间艺术的地方特色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艺术,在传统手工艺品中了解中国文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参与艺术生活实践。参加美术馆、博物馆、城市标志性建筑等活动,在节假日期间,我们可以根据节假日开展节日活动,制作艺术品,比如中秋节、元宵节等。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制作剪纸、元宵节、月饼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此外,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也需要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将其传递给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发展的人才,为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国峰.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7(4):180.
[2]刘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8(10):169.
[3]陈云.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8.12.
[4]顾丽丽.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融合[J].情感读本,2017(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