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银北林
[导读] 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来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都可以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银北林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第三中学
        摘 要: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维度来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都可以称得上是博大精深,这需要青少年通过不断的学习去了解并传承,就现有中学生的科目而言,历史是所有科目中能够将传统文化完美融入学习过程的最优选择,毕竟历史潮流的发展总伴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与革新。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根据不同的历史学习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本文就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堂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措施,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融合
        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它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它吸收了社会观念和社会文化,并将它们结合起来,通过艺术、行为规范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历史这一学科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根据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使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 传统文化的内容涵盖和内涵深度
        首先,就历史知识的内容涵盖方面来说,历史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科目,它蕴含了政治、地理、文化、经济等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以广袤的时间为出发点,对每一种知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剖析,对于教师来说,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点,可谓是一举多得。其次,就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度来看,传统文化蕴含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精华,最常见的仁、义、礼、智、信就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精华之一,这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增加文化知识,更能够使学生学会文化的内含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将传统美德融入血液,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在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全面的理解后,就会更有担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通过传统文化细化历史教材知识
        就现有的历史教材而言,其内容囊括了原始时期、先秦时期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以及政治、文化、经济等不同的知识领域,虽然内容种类丰富,但也存在着讲述粗糙的问题,传统文化的融入课堂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它可以将课本上没有的细节展现给同学们,使同学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经过或者具体影响,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将有关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同学们了解屈原前辈跳江的起因、经过、结果,使同学们从侧面了解历史中端午节的具体由来以及文人墨客的情怀,并深记历史。所以,教师在准备课堂内容时,应该注意对传统文化的合理运用,树立起正确的上课目标,使其成为课堂知识的强大辅助武器,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增强教师的上课效果。
        3 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活动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该衡量好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比例,不能让传统文化反客为主,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忽视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分清主次,注意讲课的重点。

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白学生知识的摄入并不应该仅仅来源于课堂,更应该来源于课外的亲身经历,比如,在学习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红色博物馆或者是展览馆进行参观,并在参观途中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记忆深刻,更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心,而这种课外活动,不仅仅是历史课堂的推动器,更是同学们激发起探索历史的精神的动力之一,从而自发地进行历史的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外活动之前,应该先让同学们了解到本此活动的历史背景,定好活动的目标,使同学们课外活动中有所收获。
        4 教师应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深造
        在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堂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一方面,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有属于自己关于课堂设计的想法,从课前备课到上课结束,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比如,在课前备课上,教师要将备课内容反复琢磨,在形成教案的过程中融入关于传统文化的有趣问答和讲解,而在形成教案后,教师应该自己进行讲课练习,完善教案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前设想讲课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并有一个大致的应对措施,使课程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要把控自己的上课节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保证课堂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文化储备,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讲课过程中挥洒自如,将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比如,在讲课过程中讲述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生平趣事,再通过生平趣事折射出历史现象,从而使学生们对历史知识更有记忆点。
        5 多方位促进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的融入
        课堂的主体并不仅仅只有教师,更有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为他们布置相应的历史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时,可以将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变法的人物、事件结束后的影响等等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分头采集信息,而教师可以将知识进行规划总结,并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自己收集的历史信息具有熟悉感,也就对上课内容有共鸣感,上课效率也能大大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上课设备,在课件中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让历史走进生活,使同学们对史料有一个正确而又清晰认识,也能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有所体会,从而达到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教师还可以为同学们播放与历史有关的传统文化视频,提高学生对于课件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将历史知识融入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有所成就感,在学习上也就因此更有动力。
        6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帮助他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能够使他们拥有承担民族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对于教师来说,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完善课堂内容,使课堂内容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初中历史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是一举多得的,各位老师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便传统文化的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172-173.
[2]张成武.浅议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5(97):139.
[3]陈华明.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点的选定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