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诗情画意 ——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任和云
[导读] 小学古诗文因其内容的特殊性
                                              
         任和云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 325000  
         【摘要】 小学古诗文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成为大部分语文老师教学的难点。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阅读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阐述了小学古诗文内容的编排特点,梳理出各个年段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从知人论诗,解性情;词句品读,入诗境;设身处地,悟诗情;吟诵诗文,淀诗韵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把握古诗文以诗传情这一特点。
         【关键词】 古诗文;编排特点;有效策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文是我们古典文化的精髓,让孩子们在古诗文诵读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教学古诗文的初衷。教材编写者在我们的教材当中,适当地选择了一系列古诗文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因此,对古诗文内容进行全面的解读,会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一、小学古诗文内容编排的特点
         统编教材“一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教材所选录的古诗文内容来看,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的多样性
         1、表现形式多样
         所选的古诗文有偏重抒情和偏重叙事两种。像《赠汪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长相思》《石灰吟》等这些古诗是偏重于抒情类的,这类诗以抒发诗人情感为主,在教材当中占大多数。而《回乡偶书》《伯牙鼓琴》《学奕》《两小儿辩日》等是偏重于叙事类的。这类诗以叙事为主,但也带有浓烈的感情。
         2、语言风格多样性
         以诗来说, 有李白奔放飘逸、想象奇特的作品。我们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望天门山》等这些诗,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和巨大的夸张。有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歌。在我们小学阶段所学《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枫桥夜泊》等这些诗,都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的。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诗,如《出塞》《凉州词》《塞下曲》等,也有风格清新、语言平易的田园诗,如《过故人庄》《乡村四月》《村居》《春日》《四时田园杂兴》等。
         3、情感色彩多样性
         关于古诗文的情感色彩,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有真挚友情类的,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别董大》等。这类诗词把亲朋友谊写得一往情深,真挚感人,对读者也有很强的感染作用。(2)有豪情壮志类的,这类诗词大多属于边塞诗,它的情感豪迈激越,字里行间充满着献身祖国、驰骋边关、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气概;(3)有状物抒情类的,如郑燮的《竹石》、于谦的《石灰吟》,这类诗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事物的形象,并且寓情于物,托物言志。(4)有自然风光类的,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刘禹锡的《望洞庭》等。
         (二)内容的层次性
         1.低段内容通俗易读
         低段(一二年级)的孩子知识容量有限,教材安排的古诗文是通俗的,易于孩子诵读。如《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语言非常浅近,接近现代口语,而且内容很像一则谜语, 诗旁还配有相应的“画”,形象生动, 极易于学生背诵和记忆。还有《一去二三里》这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语言巧妙,由数字排列组成,体现我国文学语言的精妙,富有故事情节,极具儿童情趣。因此低段的教学就侧重于对生字词和诗句的大概了解,在整体把握上能背诵和默写重点诗句就可以了。
         2.中段内容言简意赅
         中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又加上有低年级学诗的经验和基础,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因此这个阶段对古诗文学习的要求更侧重于对画面、情境的想象,所以教材在安排的内容上也是有所侧重的。像教材当中安排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忆江南》、《渔歌子》等就很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
         3.高段内容直抒胸臆
         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古诗文学习基础,他们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因此,这个阶段教材选编的诗词篇幅就稍微加长,如教材提供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同时,在词汇的难度、意境的理解深度也有所加深,如有托物言志《石灰吟》、《己亥杂诗》等。这类诗含义较深刻,涉及的古诗文知识也就更丰富。所以,课标就强调高段的古诗文教学要在中段的教学基础上尽量再增加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充分去领悟诗的意境。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通过两年来在古诗文教学实践方面所做的努力,笔者觉得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可以从这个方面进行尝试。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想象假如自己是诗人,当时当刻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升华。例如,在教学《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想象:老友就要去他方,假如你是诗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这样,学生的同感就会被激发出来,感受也会很多。教师继续引导这情景体现在哪两句诗中。学生就会找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后继续让学生发挥想象或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来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正是这两句写出诗人伫立江岸,望断春水,不舍君(友)去,假如你是诗人,站在那儿,你的心中会默念什么?这些环节多处追问,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或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吟诵诗文,淀诗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优秀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做 “古诗文考级”活动,来激励孩子们去大量诵读古诗文,通过考级活动让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每天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充分诵读:利用晨读十五分钟让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吟诵;利用午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或者进行诵读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时间,训练学生进行诵读,重在复习、加强记忆,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利用课间播放古诗文诵读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和品味能力。学生在这些诵读活动的影响下,诗的情意韵味就会自然地流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然而求索!”相信经典诗文会成为笔者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姚海燕. 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8):48-49.
[2]周少英. 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0, 000(003):139-141.
[3]姚海燕. 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