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刘月连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月连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勇于探索与实践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完善,结合课文教学的内容,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行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精读课本把握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祖国、人民、大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章,而且这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或悲壮或优美的情感,这些文章都能够表达出作者的真挚感情。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建立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文章的不同情感都表达出来。教师如果想文章中的情感能触动学生的话,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自己也要深入了解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点所在,这样才能在教学时,与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探究《珍珠鸟》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对珍珠鸟的细心照顾,小鸟由最初的怕人到喜人、近人以及亲人最后和人融为一体的一个过程。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赞美,人与动物的相处要靠彼此的信任。因此,在教学这篇文章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体现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需要表达的是作者流露出来的那种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健康人格,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也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当中,是否也亲身的经历或者读到一些关于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然后再让他们写一篇日记或者是读后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感,有所悟。
         二、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生活即教育。有多大的生活,就有多大的课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教学《静夜思》时,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过什么节时月亮最圆呢?”学生回答:“中秋节时月亮最圆。”教师又问学生:“过中秋节了,可是你的爸爸妈妈却不能陪你过节,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学生回答:“我会想爸爸妈妈的。”“那此时的诗人身在他乡,他会想什么呢?”老师问。学生纷纷回答:“会想家乡。”从而引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最后教师还向学生讲述警察、医生等职业的人员,中秋节都要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保护着国家的和平安宁,我们要对这些默默付出的人表示敬意。

又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是怎样过大年夜的,一家人在大年夜是怎样吃团圆饭、守岁、放烟花等欢快的情景,与文中小女孩在寒冷大年夜卖火柴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是多么幸福。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人生启迪,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互动培育情感
         在情感培养方面,小组讨论也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可根据课文表达的情感主题确定小组讨论的主题,以课文内容为核心,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使其内心情感能以语言的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例如,《慈母情深》是一篇关于母爱和亲情的课文,这篇课文中蕴含着母亲和孩子之间最深刻和最真挚的情感。亲子之间的情感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情感,学生对此极易产生共鸣,但因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对这种情感的体验必然有所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自己的切身体验,并与课文内容加以比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情感认知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通过讨论,对这种情感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也能有更广泛、深入的认识。学生不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在洞察其他同学的情感,他们不只学会了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学会了聆听别人的故事。他们在讲述过程中思考,在对比过程中获得新的发现和经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每个人的发言要点进行记录,最后在讨论结束时,每个人都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
         四、课堂评价渗透情感教育
         好的课堂是充满感情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期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认真聆听,用赞许的目光给予勇气,用中肯的语言进行评价,还要及时给他们竖大拇指或者掌声鼓励,而“你真棒!”“你好厉害呀!”“说得真好!”等这类充满激情的语言渗透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学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时,有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将其和白朴的《天净沙·秋》结合起来对比学习,分析得细致入微,讲解得头头是道,不但令同学们大开眼界,也让我非常惊异。于是我当堂表扬她:“你不但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老师学习的榜样,你的好学将会让你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行走得很远”。从那以后,她学习语文的劲头更足了,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感染。这件事也让我感受到老师激励性的语言给孩子情感深处带来的力量。
         总之,情感这东西真的让人琢磨不透,不管是生活还是教学中,情感都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才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感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可以触碰到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将情感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通格乐.小学低年级语文情感朗读教学初探[J].读与写,2020,17(11):48.
[2]陈灵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0,(16):249.
[3]刘选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20,(1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