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刘彦钦
[导读] 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已经深入到众多小学数学教师的脑海中,
                 
         刘彦钦
         (太和县沙河路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600)
         摘要: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已经深入到众多小学数学教师的脑海中,他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法以深化小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各种实际的数学问题。针对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问题;发散思维
         通过笔者的初步调查,了解到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习热情的持续度不够持久,基本上都是在课前几分钟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课中、课后环节,通常都是在听教师讲,自己也很少动脑思考。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导致的最明显的一个结果就是学生在独自练习的时候,对于那些单一、显性的问题能够很容易找到问题解决办法。因为他们能够无障碍地套用原来做过的题型的思路。而遇到与现实问题关联较大的数学题目时,他们便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头脑中没有存储解决同类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有必要探讨更加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巧用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整体来看,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依然比较较低,问题意识比较缺乏,这与教师平时的培养方法不无关系。系统来看,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其次,教师的课堂提问引导性不够,再次,课堂分析问题的环节不够深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最后,未养成评价与反思习惯,学生解题过程中问题百出。
         二、通过多种策略训练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多样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找出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性规律,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的解放出来,从而总结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数量关系,学会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多元策略
(一)积极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和宣传的高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众多小学数学教师比较青睐的一种方法,小学生也表现出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团队合作学习意愿,并在团队内有良好的表现。数学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不是教师一人或者学生自己能够探究或者想象出来的,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互助合作,头脑风暴,群策群力,产生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掌握一个问题多种解决策略。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我把每8个学生分成一组,每组进行研讨,通过交流总结获得如下思路:
第一种思路:列表整理信息,进行推理。

……    ……    ……    ……
通过信息的分析、整理、类比、猜想、推理、验证,鸡有13只,兔有7只。
第二种思路:运用假设、猜想、验证。
假设、猜想20只都是鸡,则有腿2×20=40(条),比实际少:54-40=14(条)。从假设、猜想的错误结论推理出正确答案。鸡、兔共20只,都按2条腿计算,一只兔少算2条腿,所以通过少算的14条腿可以推理出兔的数量是14÷2=7(只),鸡有20-7=13(只)。
假设、猜想20只都是兔,则有腿4×20=80(条),比实际多:80-54=26(条)。从假设、猜想的错误结论推理出正确答案。一只鸡本来有2条腿,假设20只都是兔,一只鸡多算2条腿,所以通过多算的26条腿可以推理出鸡的数量是26÷2=13(只),兔有20-13=7(只)。
第三种思路,用方程解答。
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20-x)只。
                  2x+4×(20-x)=54
                  2x+80-4x=54
                            80-2x=54
                                    2 x =26
                                     x=13
         则兔有20-13=7(只)。
第四种思路:用算式方法解答。
1、兔:(54-2×20)÷(4-2)=14÷2=7(只)
         则鸡:20-7=13(只)
2、鸡:(4×20-54)÷(4-2)=(80-54)÷2=26÷2=13(只)
         则兔:20-13=7(只)
         答:鸡有13只,兔有7只。
         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课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的必要性。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的形成,首先需要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对问题熟悉,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该问题的解决中。为此,笔者认为,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案例,然后对案例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修改,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主动地思考问题。
         例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营养配餐:一份盒饭含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今日午餐,主食:米饭、馒头,炒菜:土豆片、鸡蛋西红柿、青椒炒肉、烧茄子,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我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解决这道题,从而获得了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种思路:借助学具摆一摆,找出所有配餐的方法。
         第二种思路:在上一个问题摆一摆的基础上,直接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表示方法吗?写一写、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用画图展示交流:
         或者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解决策略,直观清晰地理解营养配餐,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有价值的机会。
(三)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提供恰当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有效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上课不再是完全空着脑袋接受教师的灌输,他们在课前可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了解了一些知识,因此教师不能想当然地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如何教学,而应该提前了解本班学生在上本课堂前的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在课下不断给自己充电,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靠真本事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优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其更具真实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产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动力。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的难度自然也会加深,此时学生再运用一些在低段掌握的办法不能成功解决,此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实际认知出发,为其提供多种问题的解决策略,帮助其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提升其自主思考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地找到比较复杂的题目的突破口,从而成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振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77-178.
[2]高云.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20):50-51.
[3]王立武.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9(29):98.
[4]吕良永.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64+166.

姓名:刘彦钦  性别:男  籍贯:安徽省阜阳市  民族:汉族  学历:大专学历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职称:中级职称  邮编:236600  单位:太和县沙河路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