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李润
[导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


         李润
         山西省孝义市新峪煤矿学校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作出相关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即应用数学思想来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初中阶段正处于奠定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促进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通过这种思想去理解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操作。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分析、发现,并在教学中对概念和定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一步深化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过程。在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过程中要对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加工,在探索分析中找到数学问题与数学定理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学思想方法达到拓展思维空间,优化解题方法和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学生要在解题中不断分析、总结和再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努力提高教师数学思想方法素养,把发现和创造的思维与方法教给学生。
         二、增强学生思维理解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建立感兴认识的基础上的,他们善于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结合生活教学可以让学生唤起生活体验,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灵活、有趣的一面,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吸引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多边形”这一内容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学校的教室,以及其他教学楼的图形。如学校的八角楼、图书馆、教学楼等,从中找出课本中包含的多边图形。接着,再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哪些图形可以拼成一个平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对多边形的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明白了应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的道理。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引导是离不开的。只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会得到优化。


         三、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在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解题方法和审题方法等,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加强审题水平的提升。初中数学中,审题出错现象十分常见,常常会因此而丢分,因此,审题能力是保证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内容。做题解题首先是审题,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审题重视程度,教师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思维。在方法上,在平时练习时,学生在审题时,可以重点标记题目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语句,或者是小声朗读题目,读不通的多读几次,在完全理解题目内容和要求之后,再进行解题思路的解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设置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型的题目,这样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不断拓展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任意发挥自己的思维,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随意回答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喜欢思考,爱上思考,从而汤学生能爱上初中数学,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小王有一份盐水200g,盐的净含量为15%,另一份盐水150g,含盐度为40%,现在有足够的水和盐,如何配制300g的20%含盐量的溶液。那么,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水和盐进行调配,才能满足要求。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最终答案,甚至教师可以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同的思维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落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将会让学生处理各种抽象化的数学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不仅能够显著的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会应用的各种逻辑思维,当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时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已知一个三角形ABC,AB=AC,BD=CD,DE⊥AB交点为E,DF⊥AC交点为F,那么请求证DE=DF。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连接AD,然后再进行下列的推理。因为AB=AC,并且BC的中点为D,那么就能够得出AD为∠BAC的角平分线;同时又因为DE⊥AB交点为E,DF⊥AC交点为F,那么得出DE=DF,通过这种手段来改变以往的灌输型教学形式,落实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索,不要将正确的答案告知学生,让学生从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为出发点,进行全面分析试题所隐藏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处理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并且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羽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21):27-28.
[2]言晨栋.数学教学与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18):25-26.
[3]邹键英.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教育界,2020,(20):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