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教育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柳小青
[导读] 主题探究活动允许幼儿在一定的主题情境中,

 
         柳小青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幼儿园   361000  
         摘  要:主题探究活动允许幼儿在一定的主题情境中,积极运用各种探究能力与学科领域知识,以此增进与理解主题相关的知识,或解决相关问题。本文以“花样引水”活动为例,从幼儿园STEM活动的内容选择、问题的产生、幼儿的探究、教师的支持与推进,幼儿的学习轨迹四个方面,阐述STEM教育在我园主题活动中的探索实践的经验与做法。
         关键词:STEM教育 主题游戏 探索实践
         STEM教育强调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幼儿的真实问题。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特点。我们期望孩子通过STEM课程强化好奇心、并锻炼抗挫力、提高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世界的能力。以下是我园幼儿在主题游戏实践中的做法。
         一、基于主题活动,挖掘STEM教育内容
         STEM教育通过为幼儿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知识、科学的内容同实际生活和游戏相链接,在生活中还原知识,在解决实际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多学科的知识,体现了情境性的特点。基于“我生活的地方”主题活动,在水的用处大延伸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菜地的浇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菜地的水池的地理位置离菜地较远,怎么样引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在主题可爱的小动物中,孩子们对于因此,立足主题活动,着眼于孩子发现的问题,于是,挖掘并产生了stem教育内容。幼儿通过寻材料、搭管道、接水管等与真实情境互动,在现实情境下解决引水、分流、截流的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鉴STEM教育理念,通过还原真实生活情境,帮助幼儿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举一反三迁移知识,辨识问题本质并灵活解决情境性问题,在真实生活体验中获得成长。

         二、基于幼儿问题,培养幼儿探究意识
         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在各个领域的基础之上,既突出主题中的核心概念,也强调主概念下跨领域技能的应用,这种交叉、整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我们教师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兴趣点,通过具有STEM特征的问题,发展幼儿的相关素养。如在菜地孩子们发现搭的水渠没办法浇灌到每个菜地,教师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开展了“花样引水”的项目活动。
         第一天,幼儿计划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架起并延长浇水水管(针对技术);第二天,幼儿以小组形式设计水渠水流,保证横向水管分流水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针对工程),并观察设计的横向水管存在的问题(针对科学);第三天,幼儿发现水量大小,于是在调整管的朝向与方位(数学、科学);第四到六天,幼儿创设引水截流的办法,测量切面水管大小(针对数学),选择合适的茶叶罐并装沙增加重量(针对科学)。之后,幼儿继续观察引水截流的灌溉,发现了浇水量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叶子的变化(针对科学)。在该活动中,以科学为核心,涵盖了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科知识概念。并且,教师追随幼儿的问题不断引发深入探究。

如:为了更便利的灌溉,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使水渠分流,当水流水量不一时,又启发观察横向水管的摆放方式,让幼儿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当幼儿发现:水管放上面很不稳;教师继续追问:怎么让横向水管平稳地放在引水处?当水量过多,又启发幼儿尝试截流的办法,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追问引发了幼儿更多的思考与更深的探究。知识同游戏联系起来,在游戏活动中还原知识,在解决实际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然获得多学科的知识,体现了情境性的特点和stem的教育理念。
         三、基于学习经验,统整stem脉络相关知识
         借鉴STEM教育理念,基于幼儿的问题,将学习内容融入幼儿的游戏中,促使幼儿投入游戏。在花样引水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寻找材料、调整材料、搭建水渠、支撑水管、设计过程习得了工程和技术的相关内容,游戏中涉及到检查、调整工程的结构和稳定性的问题,经过一次搭建并不能够实现引水、分流、截流的目的,需要不断的返工,直到实现工程的稳定性。另外,在浇灌中,判断水量、测量长度、横截面、水管的高度和水量的关系、水管的长度、如何测量、用什么材料测量最准确,如何记录等也和幼儿的学习息息相关。这些过程,幼儿不仅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对工程设计,步骤实施、引水工程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基于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教师转变了角色,不在是忙碌的“指导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有效的沟通者,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和支持,将相关的学习经验进行梳理,和幼儿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了属于教师和孩子相关的stem的脉络知识,驱动STEM活动的不断发展。
四、开展stem项目活动,了解幼儿学习轨迹
         STEM课程,是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能力。通过一个项目作为切入点,展开,解决,实践,总结问题,然后讨论、形成解决方案,再实践,再总结问题,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最终完成项目活动。在幼儿园内,中大班的孩子可以自主的完成相关的活动,而小班的孩子要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小班中的有趣的声音、可爱的小乌龟、公共汽车、好玩的泡泡stem探究中,我们充分利挖掘家长的资源,如在公共汽车的活动中,幼儿提出没有公共汽车的椅子,于是关于“汽车的椅子”的stem内容就此产生。我们借助家园共育的方式开展,把经验准备与交流、设计图纸等步骤转移到家庭中进行,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学习与探究。这也体现了亲子互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等多种学习途径。在“花样引水”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在stem的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工程、技术、科学、数学四个板块的内容,分析幼儿游戏中的经验、提升幼儿的知识,让幼儿说、写、画、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幼儿的学习轨迹,在完成项目活动后,教师通过案例梳理、思维导图等将项目活动进行整理,分享,从而更好的实现师幼、幼幼、家园互动的效果,以此推动幼儿的学习。
         一日活动皆有STEM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感受,实事求是,以同伴协作、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以项目活动、主题项目等方式为抓手,开展STEM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婷;用STEM教育理念组织教育活动[J];福建教育;2018年25期
         2.费海明;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4期
         3.毛曙阳;关于幼儿园阶段开展STEM教育的若干思考[J];物理之友;2018年0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