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广东省惠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2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它包含优秀经典、手工艺、民间游戏等优秀教育资源。其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一年中的气候,季节,时令等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儿童的教育阶段,可以让儿童从小体验和欣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教育资源,为儿童教育提供最经典、最有价值的内容,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中的经典教育资源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在儿童教育中开展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幼儿生活;探索实践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事实证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在2016年正式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代表作。然而,近年来,我国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忽视。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让孩子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发展和利用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儿童教学,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促进我们的传统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发展和继承是中国在世界上生存的重要前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精髓。
1、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经典教育资源
古典诵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经典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成长。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经典逐渐进入儿童课堂教学。传统文化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逐渐丰富起来。一些儿童学校组织儿童欣赏和阅读,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儿童教育体系的特色。中国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它容纳了自然界中天气,季节,时令,气候等自然规律,可以很好的让幼儿对一年四季中的气候时令等自然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幼儿时期作为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不仅是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习进行培养,更要引导幼儿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利用二十四节气中具备的经典教育资源,巧妙地整合文化,语言,历史,艺术,表演和其他元素,由浅入深的进行学习,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1]。
2、二十四节气中的幼儿民间艺术教学资源
在我国,民间艺术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它主要以丰富民俗、美化人居环境为目的,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二十四节气,起初就是农民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作,通过实际生活中经验,总结出自然规律,从而更有效的规避自然风险,根据自然规律进行农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积累了广大人民的经验,具有深刻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2]。
二、中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但是,儿童传统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学校和家长把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严重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少有传统文化的参与。
有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各种传统节日的具体名称、日期、习俗和起源,还有一些幼儿甚至不熟悉我国的四大名著,这充分反映了教育中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相反,许多外国节日和外国电影或明星在中国很受欢迎。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如下:
1、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内容匮乏
目前,儿童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大多是课程知识内容或活动的多媒体呈现,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需要挖掘。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只停留在内容的解读和了解上,同时选取的文化方向也只局限于文学常识,无法满足现代幼儿教学的教育目标[1]。
2、儿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教育经费短缺、教育硬件参差不齐,造成了儿童教育发展滞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幼儿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3]。
3、对幼儿教育的技术支持不够
由于大部分幼儿园属于市场化园区,所以幼儿园多以营利性为主。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投入甚少,技术支持亟待重视。同时,由于技术环境、教师水平、学生特点等原因,幼儿园经常遇到大规模应用推广的瓶颈。目前的模式缺乏对儿童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关注[2]。
三、儿童教育资源中应用二十四节气的应用办法
1、扩充幼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则和生活活动,我们需要筛选出最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文章和主题。在传统文化的组织、发展和共享教育资源中,结合时代和社会对幼儿的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考虑儿童的个性差异,爱好和未来发展。例如,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自然地理方面的代表作,应加强幼儿在传统自然知识方面的学习,将二十四节气知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季节认知等方面。
2、完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体系
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幼儿课堂活动中,让幼儿逐步了解教育内容,并将游戏活动与较强的趣味性相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创作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小童谣和诗歌,将二十四节气编成节气歌,一方面让孩子们便于记忆,更好的对二十四节气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在组织民族音乐欣赏课程活动时更好的理解和更快的体验音乐作品。同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节奏和语调语言,使之容易学习和记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提高教学的效率。
3、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幼儿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中国儿童传统文化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逐渐出现,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体现了学前教学的个性和多样性。数字资源包括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它不仅能帮助儿童获得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儿童的信息素养和问题意识。将数字资源合理地应用于儿童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优质的资源呈现载体和呈现形式,更好地促进儿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中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的传承教育,可以使儿童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为儿童未来的成长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基于幼儿生活的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40-41.
[3]连晓环.“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66-167.
[4]张秀英.我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象化实践——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8(0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