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唐志礼
[导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见的一种方法
           
         唐志礼
         亳州市谯城区魏岗中心中学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见的一种方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改革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1]。因此,有效的提问已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如何实施有效的提问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获得数学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教师当前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作出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引言
         课堂上科学,合理,适当和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增强学习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数学的特点和性质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和策略,以科学,合理,有效和适当的方式设计问题,优化提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增强学生的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具体内涵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专注于学习并更好地感知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初中教学中充分利用提问,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消除学习障碍,并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实现更好的发展。
1.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老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个主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如果教师进行单方面教学,而学生不能积极地提问和吸收,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不是理想的[2]。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某个阶段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以确保有效的提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确保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播有效的知识。
1.3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对于初中课堂数学教学,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深化。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互动性提问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常规采用应对考试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数学。但是实际上,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知识存在学习困难等问题。受此影响,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常常很少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和回答问题,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具有教学难度不断增加的特征,例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这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严重地还可能会让学生抵触学习数学,这使得课堂提问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关心学生,弄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提问地有效性。
2.3设置问题的角度缺乏层次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水平的学生,教师大多会问相同的问题而没有一定的深度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这个问题太含糊或笼统,没有明确的方向。例如,学生阅读完问题后,老师会立即问一些模糊的问题,例如“阅读问题后你的感觉如何”,问题的关键和本质被忽略了,这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比较,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成绩地提高。
2.4提问对象单一
         在一般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将更加关注班上优秀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数问题都会问这些学生,造成了提问对象比较单一,这将使大多数学生在教室里成为观众。

这样,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不佳的学生才能在数学课上获得学习经验,并且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会提高太多。
2.5提问目的片面,只追求正确答案
         课堂上初中数学老师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真正让学生回答的,而是通过向学生表示提问来验证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例如,老师的一些问题只是说“对不对”或者“是不是”。而且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少数公开课的老师急于寻求答案。大多数学生先给出答案,然后才会去思考问题的真正答案。这只是让学生扮演支持角色,以完成课堂上的工作量,并没有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3.1有层次、递进性地提出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引入将新旧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其次由浅至深的提出理解型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深度问题来训练学生快速分析,总结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深入探索创新性问题[3]。这四种类型的问题,层层结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有机结合,构成了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3.2合理设置问题,适时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中学数学老师必须将问题纳入教学计划,认真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明确目的,服从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要做到适时适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四边形,在同一平面上有两组相对的边平行。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时,学生将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3.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中的问题是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一种形式,这种互动最好在轻松友好的环境中进行。因此,中学数学老师需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情境,以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模拟想象力和操作:如果每个人手中都有50厘米的电缆,则将其首尾相接成矩形。如果将一个矩形的首尾相接,矩形是否唯一?如果矩形的相邻边是x和y,则x和y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折叠成矩形的两个相邻边满足x+y=25。那么为什么折叠成矩形时不确定?这一系列问题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在50厘米电缆周围进行模拟的想象力,使他们了解一个条件不能完全确定两个变量的值。只有同时满足每个条件时,才能确定两个变量的值。学生自然会产生通过列方程组,有效地扩展思维,解决本课关键和难点的想法。
3.4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教材和心理特点,充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现并提出有趣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扩大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中,教师可以将定理应用于以下问题:小白在三角形花坛的周围绕一个圆,并且每个角的方向旋转三个角度,∠1,∠2,∠3,他回到起始位置时走了多少度?这些问题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近。学生将更加熟悉此类问题的情况并迅速变得感兴趣,这将激发他们产生的好奇心理和回应的欲望,有效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 结语
         简而言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可促进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当学生对相关问题感兴趣时,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认真思考,多分析,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探究知识的心理。致力于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课堂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80-81.
[2]闻金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探究[J].科学咨询,2019(16):113-113.
[3]陈杰.试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