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以《计量单位》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丰梅娟
[导读]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数字之间的规律

         丰梅娟  
         浙江金华市汤溪小学  321075
         摘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数字之间的规律,明白数学中的逻辑关系,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引导自主探究、梳理知识体系以及丰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 项目化;生活化;小学数学

         前言
         项目化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当做一种项目进行探究,在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生活化教学则是将数学中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为了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比较宽松、自由地环境中进行探讨,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与组成
              所谓项目式学习,实质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创建一个“学习项目”。教师通过选择和整合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项目过程中进行体验、探索和创新,从而获得更为全面和详细的知识,并且形成某项专门的学习技能,具体组织形式和参与方式是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其主要要素包括:内容、情境、活动和结果。(1)内容。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学习内容大多是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些综合性、交叉性问题。它既关注理论知识点,又关注它在现实中的运用。(2)活动。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活动主要是指学生运用某些技术工具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情境。特殊的学习环境。指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既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环境。(4)结果。丰富的学习成果。成果主要是指学生在经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后所掌握的技能。
          二、基于项目化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引导自主探究,加强学习能力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钻研教材,做好教学计划,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候确定方向和目标。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最终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重量单位时,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要掌握重量单位、重量之间的换算规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制定计划。因为单位换算本身就是比较生活化的场景,因此教师制定了一个生活化场景,就是最简单的称重,希望学生通过重量测量加强对重量单位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质量单位有哪些认识,说说自己心里的1千克有多重,再去实践体验一下。如小组合作用秤称东西,感受1千克大约是几个苹果或几个鸡蛋,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形成真切感受,从而深度构建质量单位的概念与表象。教师通过给学生制定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计划,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练习,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导入生活情景,深入探讨问题
         “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计量单位的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单位的大小是在意识活动中产生的表象,每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都将印记于人的大脑之中,所以学生对计量单位概念的掌握还需要一段过程,还需要在不断体验与运用中加以感悟,有了这种感悟,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运用才会达到熟能生巧。
         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布置了一道课后拓展训练题,要求学生测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有的学生说:“我们没有这么长的皮尺。”有的学生说:“用皮尺测量要多少天啊?”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步测”,先量一步有多少米,再数从家到学校有多少步,那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就等于一步的长度与步数的乘积。还有的学生建议先量一分钟能走多少米,再看看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分钟,然后求出两者的乘积,就是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第二天再互相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更巧妙。经过实践与交流讨论,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感受计量单位之间的区别和使用技巧,能更深层次理解计量单位的本质。
          3.丰富教学模式,增添课堂趣味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丰富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丰富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投入;另一方面丰富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以《计量单位》为例。教师在告诉学生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用两种表达方法说出自己的身高,比如153厘米和1.53米。教师在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之后,让学生以自己的身高为参照物,估算一下其他地方的高度,使学生对于长度单位有大概的了解。另外像长度的计算,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比一比彼此的身高,计算彼此之间的身高差。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物,像长颈鹿和山羊,给出学生身高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教师通过丰富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合适的模式,最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结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更加投入,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15-16.
         [2]张莉.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尝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1):39-40.
         [3]姚泽琳.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24):103-104.
         [4]赵秋菊.关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教学,2019(07):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