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常见的误区与偏差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宋春锋
[导读]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把学生当“小孩子”看,将抓学习视为班级管理的唯一要素

         宋春锋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三中学      
         
         摘要: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把学生当“小孩子”看,将抓学习视为班级管理的唯一要素,让师生沟通、家校合作形同虚设,是当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常见误区。进入这些误区后所造成的工作偏差严重影响班级管理的质效。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误区;偏差
         
         在班级管理上,误区与偏差互为因果——因为进入误区,就会出现工作偏差;而出现了管理偏差,则会进入误区,从而进一步扩大偏差。对高中班级管理来说,出现误区和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班主任对管理对象缺少正确判断。
         一、过度婆婆妈妈
         首先必须认识到,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除了学识和经验弱于师长(对某些家庭来说,他们的学识已经高于家长)之外,在心智上更接近成年。而且,青春期末期成人意识非常强烈,特别抵触别人把自己当小孩看。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把学生当成年人,而且还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这种思想认知。
         一些班主任很委曲,“我为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学习生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自己都成了保姆了。怎么学生还是不配合?”这就是定位上的偏差使其进入了管理误区。试想,校长会天天追在你后面叨叨“注意仪表”“把桌子收拾干净”“早点睡觉休息”吗?你肯定不会感谢校长的关心,而是感觉到他有点讨厌。其实,对高中生也是这样,他们有成年人的能力,也有成年人的心理,那么就应该像校长、企业经理那样去管理学生,采用“疏离管理”模式。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给他们自主空间。这并不是说要与学生对立、隔离,而是近而不亵、亲而不溺。在平等情态下,多接触、善管教。
         二、过度关注成绩
         进入高中,“高考”是很现实的目标。班主任在管理中去抓学习成绩,无可厚非,也是职责所在。但,首先不能偷换概念,把抓成绩等同于班级管理,认为只要把成绩抓好了,班级管理就是有质的,就会得到三方满意(学生满意、校方满意、家长满意)。而其实,管理和教学是两个概念,也不是一种“抓”法。班主任虽大多同时又是任课教师,但这是两个身份。抓学习是教师主业,抓管理是班主任职能。管理中包括学习,但不是唯一内容。
         过度关注成绩造成的后果是:第一,因为过度关注成绩,难免会强调意志品质,管理风格上就会偏向于强制、严厉,缺少人情味。长期如此,会使学生本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变得更加沉重。

就会出现逆反、抵触、厌学等心理问题,这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其实,在高中,班主任抓学习的要点是释压而不是增压。第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团队精神等等,都得不到有效培养。比如因过度强调成绩,学生也会产生唯分数论,其价值观、发展观就出现了偏差。为了成绩而失德,或因为成绩而产生骄纵或自卑两种极端心理——现在出现的个别大学生损坏国家形象的现象,就是佐证——这严重偏离了综合素质教育目标。
         三、师生无效沟通
         高中生的心智基本达到成年水平,与人沟通交流已经很会掌握“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很善于隐藏自己真实想法。而小学生、初中生则没有这种“能力”,就算他们说谎,师长也能从其表情、动作和逻辑上马上分辨出真假。而对高中生就比较难。如果师生之间无法有效沟通,班主任就不能不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就无法采取有效管理举措。一些班主任所采用了约谈式(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居高临下与之交流)沟通方法,很难达到获取真实信息的目的。与高中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其实和与成年人社交相似,就是需要耐心接触和观察,依据“日久见人心”的理念。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班主任要放下身段,融入学生圈,和他们一起学习、活动、游戏。
         四、虚假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实现班级有质管理的重要渠道,但与高中生家长的交流合作,其实也要与初中、小学进行区分。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不仅是孩子长大了,家长也在“成长”,由初为人父母的懵懂,逐渐学会驾驭“家长”角色。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理念和策略,而且更适于自己孩子的心理和需求。班主任向家长表达理念或提出建议,并不一定会得到家长认同和配合。有时候还会与孩子一起编制谎言应付老师。比如明明没有完成作业,家长会说“我看他完成了,应该是丢了”。而其实是,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课外补习,根本就没打算完成作业。现在的问题是,不少班主任把自己放在了领导者位置上,而所谓的家校合作,不是与家长真诚沟通,不是向他们诚心讨教或征求意见,而是向家长发号施令,把家长视为自己的手下、助手。如“请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而不是“近来孩子在家状态如何?您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方法有什么建议?”这样的家校合作是虚假、低效的。
         综上所述,当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的误区与偏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没有意识到学生已经成年,管理过细;第二是将管理与教学等同视之,唯分数论;第三是无法与学生有效沟通,不掌握学情;第四是不会与家长合作,只施令而不求教。这四个问题,使班主任管理工作“有苦劳”而“无功劳”。
         
         参考文献:
         [1]张琳琳.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小议[J]. 读天下(综合), 2019(16):0229-0229.
         [2]王存安.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南北桥, 2017(11):18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