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艳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重庆 40226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题目形式简单直接,比如,口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这些题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都不足,一般较难激起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任教年段的学生情况,灵活设计课后作业的练习形式,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练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1.小学数学作业趣味化,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心理尚不够成熟的阶段,他们学习的态度往往由他们的直觉决定,而不是他们的理智。对于有趣的游戏,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沉迷其中,兴趣盎然。对于枯燥的数学练习题,他们往往提不起精神头或是“消极怠工”、“磨磨蹭蹭”。对此,教师要大力促进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化,用生动有趣的书面语言取代规范的书面语言,用“讲故事”取代“已知条件和问题”,使小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数字的小蝌蚪、荷叶与青蛙,让学生“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也就是连线,例如“1+2=3”,“1”就是一条找不到妈妈的小蝌蚪,而“2”就是池塘中的荷叶,“3”则是一只青蛙。计算改错题,可以设计为“谁是最棒的小医生”,让学生扮演“医生”为“计算题”看病;比如,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可以设计为“小兔采蘑菇”,让学生扮演“小兔”,计算题是“蘑菇”,比一比谁采的蘑菇多。同样是计算训练,这样设计后就不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机械重复做枯燥乏味的计算题,而让他们感觉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自己就是小蝌蚪、小医生、小兔子。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可以较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改善他们完成课后作业的效果。
2.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增进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发现,努力挖掘生活中与任教学段的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数学资源,把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运用到作业的设计中去,拓展丰富课后作业的内容,不断促进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增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比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练习: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记得带上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如常见的伸缩自动门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当教师在课堂上拓展“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时,学生就比较容易联想到自动门的伸缩开合其实就是“变形”。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设计:请你和父母一起参与超市购物,然后写一篇“数学日记”,说说你眼中的人民币。学习了“认识时间”,教师可以设计:请你制作一个钟面,比一比谁是“能工小巧匠”,然后写一篇与“时间”相关的数学日记,说说你对时,分,秒的看法和启发。这样的数学练习作业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文理相通的多元化作业设计形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3.小学数学作业实践化,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教师往往比较重视书面作业,也就是各种题型的书写训练,他们常常会忽视实践作业的重要性,因为实践作业看上去是比较麻烦的,不容易检查和落实到位,但是作业实践化是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命题工作改革的新动态,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将是以后命题形式的变化特点,而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促进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化,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学会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问题中去,从小培养学生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操作性作业:一张100元钞票可以兑换成多少张50元钞票,可以兑换成多少张20元钞票,可以兑换成多少张10元钞票。这样的作业内容因为不是书面的形式,学生就会拿着钞票动手操作并数数计算,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有序操作等习惯。这样的“兑换问题”中其实还暗藏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教师不用刻意强求,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化作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为将来的学习埋下知识的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比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线段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测量小能手,回家测量床的长、各种电器的大小尺寸等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化的作业练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数学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知识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发散创新、思维技巧拓展提升的重要手段,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习惯、智力进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针对小学生身心特征等主观原因,以及学校硬件如打印复印设备等客观原因,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进。教师要花心思去了解任教年段孩子们的身心差异性,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教师还要紧跟时代不断加强学习,充分了解不同年段的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探索研究教师如何在“投生所好”中贯彻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这样才能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后作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汉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66.
[2]张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J].读与写,2018,(02):186.
[3]?谷云鹏.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培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