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实施分层教学,让数学课堂更适合智障孩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叶龙珠
[导读] 思维障碍是智障儿童的典型特征

         叶龙珠
         福建省宁化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思维障碍是智障儿童的典型特征,他们最一般且稳定的表现是智能低下,而思维能力的障碍又是智能低下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轻度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普遍较差,一般认为不超过正常心理发展的11—12岁水平,严重的智障儿童尚有感知觉和记忆能力,但没有思维能力。鉴于以上原因,学习数学对于智障学生尤其困难,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实施分层教学,才能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关键词:合理;分层;智障孩子;适合教育
         智障儿童发育迟缓表现为以下三点:⑴发展的起点迟;⑵生长的速度慢;⑶达到的水平低。基于培智学生思维特征、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就能够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智障孩子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学有所获。一个班级的培智学生通常是10人左右,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障程度不同,在教学中至少可以将学生分为轻、中、重度三类进行分层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层
         培智学生每节课能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制定目标时不要求多,轻度学生能达到3个就行,中度学生能达到2个以上,重度学生能达到1个就行。如学习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这一课时,轻度学生要求通过学习独立完成3个目标,一是认识计算器上的数字和符号,二是学习使用计算器,三是体验计算器使用的便利性,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中度学生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2个以上(含2个)学习目标;重度学生要求在老师、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一个(第3个)就可以。这样的目标分层,要求轻度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中度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重度学生则只需积极参与其中即可,
这样量身定制教学目标,就是因材施教。
         二、新知学习分层
         怎样让不同程度的培智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既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紧密相连,又与老师的施教密不可分?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学生,他们往往信心不足,畏难情绪非常严重,遇到一点点困难和压力就很容易放弃学习。为了帮助轻度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得花时间针对轻度学生,包括适当的讲解、媒体的运用、看书学习指导、动手操作,教师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多留点时间让轻度学生有一些思考,促进轻度智障学生思维的可能发展;而教师要重点关注的是中度和重度学生,重度学生只要求关注其他同学的表现就可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就可以了,把看见的和听见的说一说,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中度学生也要求先观察轻度学生在说什么、做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的个别化教学与指导,完成学习目标,树立学习信心;这样参与分层,让轻度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探索新知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中度学生往往信心不足,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参与探索学习活动,他们就不会有压力;重度学生只需关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老师和其他同学帮助下改善学习方式。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积极投身学习之中。
         三、小组合作分层
         小组合作,既可以保证中、轻度智障学生的基本发展,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又可以让重度学生有点滴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对于轻度学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中度学生有利于重新拾起学习信心,对于重度学生则有利于在互帮互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1.小组成员分层
         有很多人都认为,智障学生不会合作学习,实际上如果能把学生按不同程度进行搭配,合理分组,小组学习一样是可行的。在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确定分几个组,10人左右一个班的通常分2组就可以,最多分3组,每个组至少要保证有一名轻度的学生来当组长,其他中度和重度的学生也搭配好,有利于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学。如在教学《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时,班上有10个同学,其中轻度的2个,中度的4人,重度的4人,我把学生分成2组,每组5人,轻度1人当组长、中度和重度学生各2人。


         2.合作过程分层
         小组合作前先说明2个组要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表现好,激发小组成员听从组长的指令;接着告诉小组长要做什么,怎么做,怎样给组员分任务,比如谁负责按计算器、谁帮助谁、谁代表发言、谁整理计算器等等,都一一交代好,让2个组长有把握了再开始小组合作,帮助小组长树立带好组员的信心。充分发挥组长的“小老师”作用,让轻度学生帮助中度学生,中度学生帮助重度学生,形成一对一的互帮互学。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负责巡视指导。使他们能积极参与体验计算器的使用,感受计算器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在互帮互学中,促进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所获,从而充分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班班通的语音计算器进行小组比赛,一个小组出题,另一个小组操作计算器,不会操作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忙。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而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
         四、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的布置必须针对学生的层次进行,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与生活实践,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如《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作业分层布置如下:
         轻度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10道计算题,做完之后反复练习直至能熟练操作。
         中度学生:选做轻度学生中的5道以上数字简单的,尝试用计算器独立完成,如果需要可以寻求帮助在老师或者同学协助下完成。
         重度学生:读一读计算器上的数字,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尝试做一至三道简单的计算。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让每个层次学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在完成作业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点挑战性,或独立完成,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总之就是让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有完成作业的能力,让每个智障学生都达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学评价分层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认可,智障孩子因为自身缺陷,常常被否定的比被认可的多,因此他们更需要被肯定、被表扬。所以每节课教师都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既要分层又要具体,让学生知道自己被表扬是因为什么方面做得好。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重度学生听见表扬就很开心,轻度和中度的孩子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更强,特别是轻度孩子,表扬和肯定他们具体的行为表现,效果更好!如表扬轻度学生“你观察得很仔细!真棒!”、“你的回答经过认真思考,你真聪明!”、“你乐于帮助同学,是个优秀的小老师!”等;表扬中度学生可用“你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值得表扬!”、“你写的字真好看!”“你勇敢尝试,表扬你!”等;表扬重度学生可用“你坐得很端正!”、“你听得认真!”等。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的某一方面特长进行表扬,效果也是很好的!聚焦学生的优点,对不同层次学生,发现不一样的闪光点。这样他们总能信心满满,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他们对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
         培智数学对智障学生虽然难度大,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能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就是适合智障孩子的教育。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智障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林达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小学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J].华夏教师,2016(01):42-43.
         [2]杨娇.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有效的认数教学[J].黑河教育,2019(12):87-88.
         [3]季芸.合理创设数学情境,为特殊儿童成长奠基[J].江西教育,2016(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