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代娣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三中学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在理念和目标上与之前的区别在于由知识本位变为了素养本位。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止一个,概括起来,其实是依然没有真正有效落实素养教育。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就是切实“以生为本”,注重素养构建。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问题;对策。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由知识本位变为了素养本位。虽然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一段时间,素养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其实,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没有真正落实素养教育。
一、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
1. 理念不清
高中与其他学段的最大区别,就是必须要面对高考这个现实目标。高中地理教学难免会将视线更多集中在“应试”上。但问题是,教师对“应试”的把握也存在着问题。因为现在高考试题也进行了改革,大量试题(特别是主观题)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对学生素养的考核。高考已经与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挂钩。素养教育与高考不再对立,课改初期“鱼和熊掌”的取舍问题不再突出。而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此“应试”非彼“应试”,仍将所有精力放在知识理论上。这样,不说素养教育没有执行,就算从功利上看,学生在高考中也只能拿一些基础分。
2. 策略不当
首先,素养建设和知识获得规律不一样。知识可通过传授,素养必须由学生亲自体验、思考之后才能形成。知识是信息获得型,素养是生成建构型。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提出素养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学为中心的原因。当下高中地理教师仍然过多采用讲授、灌输式教学,而不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型学习。
第二,素养的形成需要多种条件支撑。比如人地协调观的形成,学生除了具有地理知识,还需要拥有人文、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知识、思想。这些元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理念。而当下,教师普遍没有看到这个构建规律,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死抠教材,视野太窄,素养构建的支撑元不足。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1. 学为中心
学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用以下两个策略来落实。
第一,关注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素养教育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师的监管会弱化,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要有一个自源的学习驱动。而这个驱动,主要就是积极的学习情感。
第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就是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过程中建构素养。探究学习有很多衍生形式,比如翻转课堂、项目学习、实践体验、合作探究,这些学习形式都具有过程性和探究性。
比如,在学“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课前用沙石、泥土等材料制作一个沙盘。在课上,各小组自己设计方案去研究“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的形成,验证“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等侵蚀方式。这种体验操作式学习,活跃、有趣,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而且,因是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和操作,其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归纳能力等素养即能得到生成。此外,这个沙盘还可用于后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等内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实践能力等素养。
2. 综合拓展
前面说过,素养培养还需要多元信息、知识支撑。而教材受容量限制,主要还是地理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只能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内容和方向,满足知识理论学习没问题,但要实现素养教育显然是不够。因而,教师必须根据学习内容和素养培养方向,带学生进行拓展。
如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是“以色列的水利用成就”“咸海的忧虑”,虽然有典型性,但数量不够,印证单薄。因而,教师应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调查更多区域(特别是我国一些典型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如非洲沙漠、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以及当下水资源利用的举措(如南水北调)。此外,这一课后有个思考题,“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教材主要提示了运输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比如南极冰山变化肯定会对地球气候、洋流、动植物、人类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因而,我建议学生先去回顾已经学过的“地球上的大气”知识,并根据我的提示去研学其他地理、人文、社会知识,再结合自己的推理想象,对这个问题进行判断和设想。这样拓展学习、思考之后,学生才能经由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路径得到更理性的结论。而如果仅从如何运输冰山这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地理推理游戏,对素养培养没有太大价值。
综上所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教育理念和目标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在这个情态下,当下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素养教育的理念把握不清,所采用的策略也不符合素养培养的规律;认识不到“应试”与素养教育的对应关系,从而不重视素养教育,且没有符合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针对这些,建议高中地理教学应重视落实学为中心并注意综合拓展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及其对策[J]. 中学教学参考, 2016, 000(001):123-123.
[2]刘晨曦.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14):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