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颛孙建
[导读] 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也关系着学生习惯的养成。

         颛孙建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李楼初级中学  235261
         摘要: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也关系着学生习惯的养成。若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影响班级的管理质量甚至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学生的天性较为活泼、好动,并持有极高的好奇心。正因如此,班级管理极为重要,除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化、生活认知以及思想上的教育。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诊断与治理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问题;治理
引言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复杂和密切,且日常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对于初中班主任管理来说,不仅要管理和监督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为人处世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管理难度。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导致每个班级的整体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班主任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整个年级的综合能力。
一、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课改中重视课堂改革的影响,初中的课程更多在课堂内开展,由此导致很多班主任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班内课堂管理方面,而对于课堂外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注重学生其他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对学生个体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意识
         在初中班级管理队伍中,班主任担负着班级所有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导致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琐,而且艰巨,对于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提出非常严苛的要求。但是,受限于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限制,很多班主任往往缺乏对学生人性化的管理意识,不能营造“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氛围,也不能有效培养班级管理团队,导致很多具体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实施。
         (三)管理模式单一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于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班主任除了需要完成知识讲解之外,还需要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过大,普遍班主任仍然将自身重心更多放在了学生们的成绩方面,认为只要和文化课学习没有关系的事务,都是浪费时间,并以此为核心对学生展开监督,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并且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遵守纪律。由于班主任运用的语言全部都以命令为主,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甚至一些学生会对班主任的管理感到恐惧和厌恶,从而使得管理工作的难度有所提升。
         (四)忽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还要做好家访的工作,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但是目前的班主任,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学校的校内管理方面,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甚少,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很乖,在家里却是一个小霸王。因此,初中班主任和家长要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对班级管理问题的治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是教学方式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推崇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所以当下班主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尤其是学生的成绩和性格,并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重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核心,从而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班级管理计划。


         (二)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了沟通,才有情感,才会产生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是以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教师道德品质感染学生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鼓励、教育、引导,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初中生道德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的身份,还是学生的朋友,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主动参加德育教学,在道德教育主题下,围绕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展开教学。小组内讨论尊老爱幼的故事、事件以及生活中的案例,并记录下来,形成小组内学习档案,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教育。
         (三)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规范学生的品行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不愿向家长或班主任请教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班主任应多与家长进行交流,但最好采取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尽量避免请学生的家长到学校来,当面批评学生的不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班主任还要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习惯,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
         (四)制定个体与群体并重的制度
         制定“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式是实现柔性管理的最显著特征,需要初中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个体与群体并重的制度。一方面,从学生个体出发的班级制度,才能形成班级群体的凝聚力,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矛盾的普遍性和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来制定管理制度,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管理。另一方面,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不应该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应该认真发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来,积极制定自己班级的班规、班训和班级目标,而班级的规则制度一经通过,必须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坚决执行,不能出现放松现象。
         (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班主任可以结合信息来改变传统班会的形式,尽可能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当前社会的丰富性,以此来避免单一性说教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升班会的实际效果。例如,在“感恩父母”“奉献社会”等主题班会的开展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进行教育,为学生播放相关主题的视频短片,从而达到教育的良好目的。这样,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师生关系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对于课堂教学氛围而言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果。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单一性的知识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利用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在当前生活中的积极影响,戒除网瘾,拒绝早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对学校的实际发展影响非常大。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提升管理的整体效果。毕竟早期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导致管理的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相关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们将会有着更多机会展开沟通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管理的整体质量有提高。学生们也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在,进而能够不断努力,完善自我,为自身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金元.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亚太教育,2019(12):40.
[2]左晓晓.浅谈班级管理有效方法及其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41.
[3]张春兰.构建有效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0-21.
[4]郭金花.不管而管:初中班级管理艺术再探[J].教书育人,2019(34):72.
[5]王鸣军.对提高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9(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