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魏兴民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魏兴民
         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中学  25180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美术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也受到了教育工作中的重视。然而,当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够达到初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诞生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成绩,还要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这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重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等。
一、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是从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该课程教学却存在较多的问题。(1)对美术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足。许多教师认为美术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思想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教学重点放在中考升学考试的科目上面;(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未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绘画思维的培养,只是单纯的教学绘画技巧,让学生进行绘画模仿,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提升;(3)教学资源不足。美术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基础,不能仅依靠黑板来展开教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促进学生精神发展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初中美术的教学效果来看,它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审美能力也是精神层面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学生通常不重视美术学习。因为它不是核心学科。尽管如此,美术课程也包含了学生需要领会的重要知识。因此,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重点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注重识读引导,增强学生的美术艺术作品视觉解读能力
         美术是一种文化载体,主要通过人类的视觉感受呈现有关的感性文化作品,使人们从作品中得到美的视觉感受和思想感悟,提高自身的视觉识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所以,美术作为一种以视觉感受为主的文化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识读引导。基于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设计美术艺术作品鉴赏课,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解读美术艺术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的美术视觉解读能力得以增强,进而为顺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讲“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一课时,笔者组织设计了一堂美术艺术作品鉴赏课,让学生多角度观赏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导学生识读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美术艺术作品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开启美术学习大门的钥匙,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从表现手法、色彩等方面鉴赏作品,最后按照近景、中景、远景的顺序引导学生逐序观察画作中的图画,使学生深入解读近景的巍峨山峰、远景的连绵雪山等寓意,形成良好的美术艺术作品识读能力。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美术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快速地投人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问题作为导向,在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可以随意的发散思维,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掌握美术知识。在人教版初中美术第八册第二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秋鹜》作品的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播放古典音乐,并结合音乐特有的情感色彩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融人山水画的意境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幅画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人山水画之中,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初中美术课堂的现代化,应该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打造高效课堂。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各学科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情绪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时,由于教材给出的作品范例较少,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以满足学生的全方位的学习要求。图片和视频等形象化且相对直观的教学素材,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元素的内涵,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引入生活化的内容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一步推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知识源于生活。作为教师应当运用生活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于美术学科的正确认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当下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内容。通过将课堂知识融人于社会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这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民间年画、明清建筑进行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展开收集年画的活动,通过收集家中的年画或是市场上的年画,欣赏年画中存在的美术元素,探讨出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美的理解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的感悟能力,使得学生具备美术综合素养。
四、初中美术教学的注意事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围绕学生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自身的一切能力与潜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为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认清自身在教学中承担的主导作用,全面研究分析教情、学情,并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学习,以掌握美术知识与绘画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诉,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针对美术课堂及特殊性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们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冰侠,张卓鹏.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58-60.
[2]丁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5.
[3]孙忠昂.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2):24.
[4]王志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美术课堂兴趣[N].科学导报,2019-10-01(B02).
[5]陶蓓.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才智,2019(2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