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特教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付家蒙
[导读] 音乐的教学和有关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付家蒙
         湖北省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433100
           
         摘要:音乐的教学和有关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好的推动作用,至此考虑特教学生的一些特点和表现,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也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得这部分特教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和稳定发展。所以本文基于此,将借助对多媒体技术和有关设备的应用,分析如何对特教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特教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否深入品味音乐内涵是人欣赏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必不可缺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情感很容易投入课堂教学中。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困难程度较大。有的学生存在听觉障碍,有的学生有视觉障碍,有的学生有智力障碍,因此都难以与正常学生一样欣赏音乐。为解决这一困境,并有效调动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也能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实际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教育。
         一、发挥多媒体音视频处理的优势作用,培养智障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差,从智障程度看,对于轻度智障生而言,欣赏音乐相对容易,但智障较为严重的学生,存在较大的难度。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文件,教师在前边加以舞蹈配合,充分发挥智障生其他感官功能——视觉、听觉、肢体语言等。因为智障学生眼睛没问题,往往视力还很好,所以在对这类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注重视频音频素材的结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入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葫芦娃》、《西游记》等动画主题曲。这些简单的动画视频作品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再通过多媒体的多样化内容、信息表现形式,更是能够使得学生的观看、欣赏欲望得到激发。
         实际上,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也更是可以借助音乐的形式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引导。诸如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和治疗音乐。古典音乐可以选择诸如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物的音乐作品,这些著名人物的音乐作品常被用在胎教当中,并且实际具有更高的鉴赏价值,至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传递给智力障碍学生,也更是能够起到有效的智力开发作用。进而则是能够提升这部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播放一些流行音乐等,这部分智力障碍学生往往不会理会,甚至没有被所播放的流行音乐所吸引,主要就在于流行音乐的感染力不够、缺乏与大脑能够产生共鸣的作用点,而一些有名的古典音乐在经过科学研究之后得出,实际能够与人类大脑产生一些联系,以及共鸣,这也正是一些古典音乐长盛不衰的秘密,进而经过多媒体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播放,也能够对其大脑产生刺激和影响,久而久之,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教育。
         与此同时,关于一些治疗音乐,国际上早有相应的研究,并且实际应用到心理、精神以及医学领域。具体而言,音乐治疗是借助音乐的频率、节奏等,对听者心理产生影响,以及对大脑产生影响,进而实现身心治疗。

从音乐的表现形式来看,音乐治疗当中的音乐会使得听者大脑迅速进入到阿尔法波状态(8~12hz),此时听者身心处在放松状态,并且大脑接受外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提升,所以,不仅对于正常人有用,对于一些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也更加有用。
         二、借助管弦乐器加多媒体优势,对聋哑学生、视觉障碍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培养
         其一,对于聋哑学生群体而言,智力一般正常,但由于听力存在障碍,以此他们所感受到的环境和生活都是安静的。而音乐是以听觉为主要感受器官,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怎样才能够感受到音乐,以及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实际也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一困境。诸如使用管弦乐器来对聋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形式,使得听觉存在障碍但视觉正常的学生观察管弦乐器的演奏和使用方式,由此学生尽管难以理解视频内容,但这是对聋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和替身的基础,即需要他们了解乐器表现,进而观看完视频,引导学生使用真正的管弦乐器。具体而言,由于一些管弦乐器,诸如二胡、吉他、古筝、钢琴等,在弹奏时会震动,因此学生感受到震动感,会产生基于自身动作导致震动感产生,进而对认知产生震撼的这种表现,因此学生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并且若是存在外耳中耳畸形,但内耳功能正常的学生,也更是可以借助助听器以及骨传导的方式,使得这些学生感受到音乐。例如贝多芬晚年失聪,就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感受钢琴声音,进而创作出《第九交响曲》。
         再者,音乐有节奏和韵律表现,正常的学生能够通过直接聆听来感受到具体的节奏表现和韵律变化,这属于意识层面的感觉,但其实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也更是可以借助视觉来感受,诸如专业的音乐播放器foobar2000当中,就有播放可视化设置,其中有声谱、声量计、峰值计、示波仪以及频谱,在设置进主界面之后,播放音乐时就会看到随着音乐节奏变化而变化的效果。这样一来,教师也更是可以借助类似的方式,一方面将乐器连接至多媒体设备当中,在当弹奏乐器时,计算机相应界面就会出现随着乐器弹奏出现的波动,此时听力障碍学生也更是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和魅力。
         其二,对于视觉障碍的学生而言,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难度相对较低。视觉障碍学生往往听觉和触觉更加敏锐,尤其音乐是以声音来表现,以此借助乐器弹奏和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能够对视觉障碍学生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这样一来,针对视觉障碍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与正常学生并无差别。因此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就在于,要合理选择音乐内容以及引导方式,诸如音乐课程集体感受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音乐,也更是可以收集一些流行音乐来播放,此时视觉障碍学生能够获得较全面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从而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也更是会逐渐的提高。
         结论
         在教育教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面对存在智力、听觉以及视觉障碍等的学生群体,教育教学也更多借助有效措施进行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但相对而言,面对特教学生,实际的教学工作展开更加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在于正常教学手段无法顺利实施,相应的也由于学生方面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尤其一些艺术教育,更显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方法和策略,面对不同特教学生使用不同教学方法,这样也才能够对特教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与带动。
参考文献:
[1]徐妍.浅析培智音乐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146-147.
[2]白雪艺兰.探究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及发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142-143.
[3]白姣洁.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山西青年,2019(13):254.
[4]刘小平.特殊教育艺术团音乐教学训练研究的成果和启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