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桐 潘瑞琼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36032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立足于本土化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在幼儿园课程中适当的渗透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能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提高民族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因此对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是对《纲要》这一精神要求的积极响应。
【关键词】音乐教育、园本课程、本土化
冯晓霞老师在《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这本书中写到:“儿童教育就是把儿童养成大人,使他们全方位的适应成人生活,这种适应不仅是顺应,而且是同化和创造。这就决定了儿童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是传递和创新文化以及促进主体的成长发育,即文化与主体的双向创生。”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全国范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正与世界性课程改革浪潮同步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也确立国家、地方、学校(幼儿园)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强调课程应回归和利用本土中的文化资源。
一、理论基础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为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课程实施重学习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强调课堂与社会密切联系,提倡到大自然中研究,联系社会,深入社会。后现代课程论的课程观对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幼儿园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启发性体现在,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及丰富性,筛选音乐资源的内容与形式要多种多样,并能够将这些内容与形式统合在音乐教育中,适宜幼儿的发展。其次,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音乐教育对幼儿全身心地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开发音乐园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音乐园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
二、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方向与指导原则,是预见的教育成果。制定音乐课程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处的社会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能接触到的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在本土化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通过对课程来源与依据的阐释,同时结合对《纲要》的分析以及本土音乐资源自身的特点,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突出情感、兴趣、态度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把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幼儿音乐认知发展的推动力。
(一)情感目标
音乐教育的最突出特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选择音乐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素材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激发求知欲与探索精神。通过本土化的音乐课程实施,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充分体验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愉悦。
(二)认知目标
在本土化音乐教育中,让幼儿接触优秀的本土音乐作品以及具有家乡代表性的艺术材料,了解一定数量的民间音乐作品,不断完善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掌握本土音乐的节奏特点、理解本土音乐的民族内涵。
(三)能力目标
在本土化音乐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主动观察和吸收周围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音乐知识、掌握简单的本土音乐表现技能,尝试在创造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经验与想象。增强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本土音乐的感受性、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观察发现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挖掘、筛选、优秀的本土音乐资源是实施幼儿园本土化音乐教育的关键。
在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时,不仅需要结合音乐资源自身的特点,还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及教师的经验选择适宜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和音乐欣赏。
歌唱活动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歌曲,应兼顾歌词和曲调的适宜性,适应儿童的歌唱发展水平,内容应该充满童趣、生活化。挑选本土音乐的歌曲风格也应该丰富多样,欢快活拨、妤情优美、甜美安静、雄壮有力等各种情绪的歌曲都可以让幼儿感受或演唱,从而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提高音乐感受性和表达力。
韵律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适合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动作与音乐通常是密不可分的、紧密相连的。注意音乐节奏及风格的多样性,有助于开阔幼儿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同时还结合本土化的民族舞蹈筛选动作,使其技术难度有所降低,简化某些复杂动作,使幼儿更容易掌握。
节奏乐活动是通过音乐的基本骨架“节奏”,来引领幼儿了解音乐、听懂音乐,也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让幼儿欣赏有本土特色的打击乐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认识和了解各种本土、本民族的打击乐器演奏的方法,包括敲击的节奏、各种乐器的配合等,初步感受整体音乐的美。
音乐欣赏不仅要考虑每一首作品及所有作品在总体上是否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内容、风格是否丰富多样,还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以往的音乐欣赏经验。在为幼儿选择本土音乐作品时,充分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是否为幼儿熟悉、喜爱、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活经验。
四、开发途径
(一)编制本土音乐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经验综合的人共同决定。在开发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尊重儿童的天性为本,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及当地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建立一套有特色的本土音乐园本课程体系。
(二)建立本土音乐课程资料库
幼儿园要充分完善图书馆的图书、画册、音像资料等软件设施,方便教师和幼儿利用;同时不断累积音乐艺术的教育资料,各种类型的音乐教案、音响、教具、图片等等,建立音乐课程数据库,以便为教学提供多样化选择。建立幼儿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库,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收集、筛选与整理,协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收集到的本土音乐资源有计划、有选择的吸收到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库中,从而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资源,搭建本土音乐承载的平台,更好的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
(三)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本土化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开发不仅要靠幼儿园和教师、社区和家长,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教育部门应组织营运一个综合型的网络,将教育科研部门、行政部门、社区、幼儿园甚至外界教育的媒介相连,形成层层交错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让各级各部门及时关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状况,并进行有效指导,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
本土化园本音乐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能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本土音乐、学习本土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充分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另一方面园本音乐课程的开发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为教师们的才华提供用武之地,激发成功感和价值感,进而激发创造动力,促使教师们进一步钻研课程理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本土化园本音乐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大胆尝试,勇于实验,以创新精神走内涵发展之路,进而形成幼儿园自己独有的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所存在的问题辨析[J].幼儿教育,2002,(11).
2.朱家雄.幼儿园园本课程再议[J].教育导刊,2006,(5)下.
3.黄曦.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族民间资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
4.宗颖.基于地域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