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高俪
[导读] 新时期随着初中教学不断的改革和推进,对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程学习也提出了新的目标
        
         高俪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五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新时期随着初中教学不断的改革和推进,对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程学习也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课程大纲下,课堂教学应当积极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课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对今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字: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人生观、世界观和世界观都是初中阶段形成,因此要注重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心理素质比较弱,可塑性强,不当的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道德与法制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1.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重视程度低
         首先,新阶段的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制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面对紧张的升学压力,尤其是初三学生的中考重压下,将更多时间用在占分数多的课程,造成初中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重视。其次,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更多知识较为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加之其他学科的繁重学习任务,更加没有时间学习道德与法制学科。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意识中觉得这门课程不重要,缺乏该学科的认同感。
         1.2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存在初中教学中一个普遍问题,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老师兼顾该课程,造成课堂质量严重不达标,教学模式生搬硬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度依赖教材,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道德与法制课程与社会时事关系密切,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最后,即使学校具备专业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经常是兼顾很多班级,课程教学压力较大,准备课程备案时间不充足。
         1.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方式不当
         课堂提问是常见的一种增强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经常采用,但是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假问题和废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性质比较浅显,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仅仅是靠记忆回答问题。例如,课堂教师总会问“是与不是”和“对或者不对”,问题浅显容易回答,学生经常可以不假思索就能答出,尽管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但是却是耗时耗力,成效很低。另外,就是部分老师课堂的提问过于深刻,常常是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无从思考,教学效果一样不佳。因此,教师课堂提问应当注意难易程度,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原则
         2.1学生主体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虽然没有数学、语文、英语占分多,仍然是初中教育不可缺少的学科,因此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加强创新教育,对于任何学科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真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是课堂教学的目的。现阶段教师应当加强教学创新,采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尊的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真正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掌握程度,进一步安排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2亲身实践原则
         最新教学大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课程,学习课堂知识。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体验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更接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亲身实践,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课堂学习不仅在形式上的体验而是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在实践中真正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与实践,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2.3适当激励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一门偏抽象的学科,学习难度比较大,适当的激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并且可以有效完善自我认知。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推进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感受,适坚守适当激励原则,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优势,激发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例如,课堂教学时教师适当的丰富课堂语言和情绪,增加课堂互动频率,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其次,教学过程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引导学生谈自己见解,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吸引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利用公共教学平台讨论学习方式、目标等话题,可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想法和学习态度,以便在课堂教学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互联网的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公共平台与学生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利用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主动,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3.2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新的教学大纲下,我们应当打破传统师生观念,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由严肃转变为更加活跃的朋友关系,加强师生沟通。首先,沟通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想法,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道德和法治课程。其次,教师在课堂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最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转变地位更多的关系学习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的困惑和想法,给出指导性意见,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成绩。
         3.3开展小组互助式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比、赶、超、助式学习,各小组组员轮流作为小组长,不仅可以增加全员参与度,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人生自强少年时”课程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强不息品质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青少年自强不息。教师在讲解课堂讲解后,要设计适合的问题,组织各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等。各小组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激烈讨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完成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各小组发言进行点评,深化课堂知识,不仅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综上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是初中教学课程中主要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时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做一个遵法守法良好市民。作为初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了解课程大纲,采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拓宽渠道,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有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杨青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徐媛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D].洛阳师范学院,2020.
         [4]罗静.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20(09):109-110.
         [5]姜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