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茆志慧 沈雪丽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中,已经逐渐的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工程

         茆志慧  沈雪丽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实验小学  2367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中,已经逐渐的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工程。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高效的用于数学教学,就能够使传统的数学文字思维走向多维的应用数学学习形式。这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强化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如何高效、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是促进小学生对学科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一个创新型的、灵活生动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通过把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把完整的思维导图展现在课堂上,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本文对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相互渗透的含义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策略、方式,进而了解其作用。
一、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相互渗透的含义探究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阐述世界。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其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过程。这样,教师把较难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让学生能灵活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应用等综合能力。两者的相互渗透主要是指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使得两者的课程架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过程等,注入相对应的技术资源和知识点,实现两类课程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得、整理、加工、沟通、创新、运用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引进和整合各种生活素材,以便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熟悉感,进而辅助其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不断增强其学习效果。此时,教师需要将具体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生活素材加工成符合教学需求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出来供学生思考和解答,进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促使其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应用途径,最终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电子导学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制作电子导学案辅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下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而推动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制作一个导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中将其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围绕相同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通过培养其发散思维来获取更加完善的知识,进而顺利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引进几何画板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引进几何画板教学模式,由此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辅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掌握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与步骤,继而不断强化他们的数学深层思维。如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本中的几何知识时,运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绘制相关图形,并将各种已知的条件和数据标注在上面,使其在数与形的结合中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进而不断简化理解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普遍的抽象思维都比较差,如果数学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永远都是灌输式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目前情况下,高年级数学一周只有5节课,如何高效的利用这200分钟,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想办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呢?信息技术不愧为一个好方法。信息技术可以非常简便的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所以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展开图问题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学生理解相对比较困难,而且缺乏兴趣,但是如果以动画的形式把长方体展开的各种图像呈献给学生,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注意力集中,当然学习兴趣高涨。
         (四)个性化教学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小学期间个体差异最突出。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上。因此,只通过简单的讲授,学生掌握情况差异应该会更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重点、难点的讲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前,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研读,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框架,明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对讲解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对讲解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把握,就更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材基础上不断丰富授课内容,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搜集与其有关的经典练习题,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补充和讲解相关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还可以通过讲述数学故事、数学史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进而不断扩大其的学习范围,促进其全面发展。
结束语
         我们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渗透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2020年春季,在这次“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环境要求下,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相互渗透,更是充分体现了其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两者的结合有一定的策略,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促进其合理共存,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和工具,通过实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会更好地促进双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麒麟.浅议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3.
[2]王廷超.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9(27):39.
[3]袁红娟.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