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军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羊洼镇双井小学 024308
摘要: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或激活学生思维,需要语文教师体现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意识,营造具有包容与开放特点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语文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设定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如果按照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标准进行衡量,语文教师的做法,无可厚非。不过,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如果语文教师再抱定原有教学理念,则是有悖现代教学思想。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限制了学生思维力的有效发挥。目前,需要语文教师强化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并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要学会利用语文教学,采取创新教法,实施开放性教学,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一种协作学习能力,为小学生后期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发挥语文学科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
(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水平
相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想要更好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较直接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教学,来有效激发小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那些语文思维,以此锻炼小学生自身发散性思维方式潜能,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地利用好他们自身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对一些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再通过他们的观察与分析,利用他们仅有的思维力,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小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通过他们对日常生活问题的观察与分析,在发现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事物同时,比较好地训练了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间接强化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多元化与个性化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激发他们的良好学习思维,并且依靠小学生自身学习语文能力,逐渐培养他们形成学习思维多元化与个性化,这对小学生的一生成长非常有益。因为只要小学生学好了语文,就能使他们在身处一定社会环境的时候,实现与他人的良好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又能反过来,再次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的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体现小学生自主学习性,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给小学生创造表现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顺势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语文教师更多了解他们的学习想法与学习需求,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想法与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措施,以求达到可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还要充分体现对小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并根据小学生个性差特点,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所需,以促进小学生思维向多元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运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措施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意识
在语文教师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思维的较好方式,就是要利用本知识,跟小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并以此这种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方式,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理论素来都是从实践当中提炼而来,相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一般是理论性知识较多。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又主要是通过实践加以展示,并以实践来提升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更好地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就能促使小学生展开他们的相关联想。这种联想,其实就是在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让小学生可以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将小学生能够熟知或熟悉的生活实际,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就能帮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进而通过小学生主动思维活动,助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发问,看看有谁或有多少学生去过天安门广场。如果有人去过,那就让去过天安门广场的学生,谈谈他们对天安门广场的印象。然后,语文教师再以多媒体形式,播放有关天安门广场的相关资料和影像,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必要的思考力。
(二)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营造具有包容与开放特点的课堂教学环境
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具有包容与开放特点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缓释一定心理负担,减轻一定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愉悦轻松地展示他们活泼好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天性,比较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则是让小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依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再找出他们自己认为代表春天来了的标志。以这种开放性教学思路,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有很多小学生找到了“田野内的麦苗绿了”、“路边的小草钻出了地面”、“河流彻底解冻了”、“天空落下来的是雨而不是雪”等等代表春天到来的标志。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既贯彻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也确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采用创新教学方法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创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既可增强小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又能顺势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面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小学生以小组集体探讨的方式,进行答案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增强了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围绕课文内容,参照雷锋曾经帮助过“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等事例,让小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自己或见到过他人助人为乐的事迹,并让小学生说说做这些助人为乐事迹的人,是不是“雷锋”,以此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自会有许多小组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都会围绕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说道“雷锋”就在自己身上,也在自己生活环境当中。他们还会以自己或他人所做的好人好事来进行佐证他们的观点。
结语
事实上,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有一种放开与放心的意识,要相信小学生具有的思维能力,将主要学习问题,就要放手交给小学生去以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进行讨论互动,在锻炼小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在发挥小学生个性化学习作用里,鼓励小学生去寻找问题答案,培养学习的分析问题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所倡导教学理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
参考文献
[1]马世才.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8).
[2]常爱莲.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7(6).
[3]王雅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课内外,2020(5).
[4]刘惠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课内外.2020(7).
[5]张庆花,王玉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中国农村教育,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