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伟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江苏 213300
摘要:当前计算机已经普及,在各领域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能够为教学提供便利,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计算机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计算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策略
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有所提升,一些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有限,加上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较为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注重计算机的运用,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1多媒体网络教室
其就是在电子教室中,将各种多媒体信息和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电脑网络硬件平台,是运用网络、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活动的系统概念。其构成部分主要有网络教学支持体系、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教学信息资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是教室范围内的局域网,会和网络进行连接,进而获取和存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其具有一些基本功能,如,远程控制、实时广播、学习视察、实时分组、在线交谈和学生管理。
1.2校园网
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将其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答疑、备课、批改作业。校园网中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提升备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可辅助教学;还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索中运用;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提供支持; 为协作讨论提供支持。教师在校园网上发布资源以及讨论主题,学生可以沟通以及辩论,巩固学习到的知识。
2、计算机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2.1实施整合教学,揭示数形关系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将数和形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可以让该问题变得更简单。初中数学有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几何意义、图形变换、方程解几何意义、函数图像等,以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只靠教师的讲解,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而运用计算机的多样化功能,比如,动态过程演示、动态模拟等,就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时,需要解决两个难点,分别是:双曲线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让学生理解双曲线和两坐标轴之间是无限逼近的。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会先给学生示范,之后让学生模仿,最后是一起讨论,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运用计算机,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其中的画图软件,给自变量赋予各种数值,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双曲线,之后学生再观察以及体验,总结出其图像特点以及性质。
通过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能够让教学从数变到形,并非是让二者分开,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2建立数学模型,发现数学规律
几何画板软件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合理的运用该软件,运用其中的测量功能,基于软件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学生可操作计算机,运用该软件自己对图形变化进行探究,发现几何规律,这样就可以把枯燥复杂的知识动态、直观的展示出来,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生成的数据图表以及数学模型,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数学规律,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学生就可运用几何画板先做一个等腰三角形,将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画出来,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测量;之后对顶点进行拖动,观察三线长度变化时点的位置产生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直接看到互相重合,让他们发现三线合一这一性质。在教学中,教师只提出问题背景,剩下的则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观察,通过利用相关的方法总结得到结论,学生可以看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可以解决教师口述不清的问题。还体现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
2.3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要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调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思考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将数学教学和计算机进行整合,学生可以自己操作计算机,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在实践中总结和发现数学规律,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打破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运用自动绘图功能,拖动y= kx+b的图像(直线),观察表达式中变化的数据,思考两个变量间关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以及总结出图象性质,还有函数图像和k、b关系,也就是k会决定其增减性,而b则会决定图像和y轴交点位置。学生能够自主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合理的指导就可以,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学习和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灵活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微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目的性强、主题鲜明、内容简短精炼等,这也让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度较大,这就使得有很多的重难点要解决[2]。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微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知识,一次、二次以及反比例函数都是考试考查的内容,尤其是二次函数,更是考察的重点。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二次函数,教师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不同字母系数的集合含义和其运用”为内容制作微课,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下载和观看微课,有目的性的学习,直到掌握为止,在复习时也可以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教学重难点。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学和时代发展的趋势,通过有效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效的运用计算机,促进二者的整合,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国琴,李昌达.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07):78-79.
[2]王冉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