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方全
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教育”已经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而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正在随之变化着。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和学生获取资源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所以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升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的学习模式,同样的在初中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在过去,初中语文课堂所使用的教学形式是十分的单一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但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不断地丰富语文课堂,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主客体关系的转变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从过去的只有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二元化关系转变成为了如今加入了第三方的关系,第三方主要是由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等内容形成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变得多种多样,可以选择通过网络视频或是电子阅读的方式来接收信息,进而也就构成了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第三方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我们可以将教师看做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看做是教育的客体,而将微课视频作为第三方的一个例子。如果是从教师的角度开始着手,学生主要是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微课视频是教学的工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第三方的微课还是教师都是负责进行知识的传授的,所以二者都可以看做是教育的主体。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制作微课和使用微课的过程中都学习到了一些东西,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看做是教育客体。随着主客体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变,使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二)资源媒介的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源只有粉笔、教材和黑板,教学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语文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一些仪器或是教具,所以学生也就很难获得较为直观的体验,对于情境的创设来说也是非常的不利的。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例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极大地缩短了由手工资源向数字资源转变的历程,使得使用效率和分享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获得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互动机制的转变
在过去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手段是十分单一的,主要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并不具备深度,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地回答对或不对或是是或不是即可,使得互动的目的难以实现。而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将例如QQ、微信或是邮件等聊天工具合理的进行利用,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在受到时间或是空间的限制。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做课前准备工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利用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还可以使用一些新的媒介工具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迅速的准备。例如在讲到《短歌行》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微信、QQ或是微博与学生联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将一些学生不熟悉或是不理解的内容加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例如作者的生平,写下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人对于作者的评价等等。教师还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通过提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来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进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的效率。
(二)正式教学过程
教师在开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利用微课视频这一工具进行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师在讲解《短歌行》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自己之前已经下载好的《三国演义》这一电视剧的一些片段,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就可以跟随教师的交接来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除了可以进行情境的创设,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数字化资源和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同样以《短歌行》为例,教师就可以提前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这个时候原本单向的互动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双向的互动,对于学生增强语文情感体验是非常有利的。
(三)积极的课后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实现课后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题库,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可以利用电脑或是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答题,在遇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实时解答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的接收到学生们反馈的内容。这种课后学习的方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对于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网络上还可以匿名来获得信息,所以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价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而在网络平台上是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的,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互联网+教育”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提供给学生们,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不会在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限制,进而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会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例如在讲到《故乡》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的利用,提前的将有关鲁迅先生的内容找好,进而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就会更加的了解。同时通过资料的检索,将文章的写作背景展示给学生,为接下来学生对于文章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创设语文学习氛围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提问,问学生对苏州园林了解多少,又想要着重了解哪些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当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关于苏州园林的相关内容,通过视频、声音和图片,为学生呈现苏州园林的美景,为他们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再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嬗变,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促进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以“微课”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新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满足“高效课堂”建设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黎晓芸.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 2019.
[2]韩建军.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