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乔春华
[导读] 当今教育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科目来说,阅读能力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乔春华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朝阳完全小学,678304
        摘要:当今教育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科目来说,阅读能力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可以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词语的运用,语句的理解。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选取合适的教材。不同的教材偏重点不同,对学生的教育自然也不同。教师应该能够熟悉掌握教材内容,把学生可能出现问题之处提前标记,并做好准备。只有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能力才能得到锻炼。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取适合其发展的教材。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况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探索与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显示问题如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等都是当下小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此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提升,核心素养想要得到改善,就必须从理解、运用、思维和审美四个角度进行探讨与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所谓的理解、运用、思维、审美主要是指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还不够完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只能依赖于形象思维,而阅读中的具体知识点虽然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获得,但是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则必须要通过逻辑思维的加工才能实现,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阅读材料的具体内涵,也无法有效掌握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思考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比较注重对课文的讲解:课前充分准备教学设计,课中对学生进行课文精讲,但是教学活动并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并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探索与思考,学生的阅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这种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只能获得具体的语言知识,而无法获得知识运用的具体能力,核心素养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现阶段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了解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当中无法通过有效的策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阅读教学蕴含着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属于整体学习。核心素养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要求,属于整体层面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都属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教学,因此,利用阅读教学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具有优势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语言字词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作者遣词造句的种种技巧,理解文字组合产生的种种变换,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分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意境进行探究,领略作者构建的审美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利用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理解核心素养[2]。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阅读学习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在教学中携手进步,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四、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内容,形象思维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能力,是-种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反应,但是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将被逐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最终演化成理性的逻辑思维,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情景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合适的情景能够促进形象思维快速的转化为逻辑思维。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利用学生已有的形象思维实现知识的快速传输,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将直观的概念转化为一种理性的思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部分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事件发生的顺序与逻辑并不是非常的清楚,对于寓言所表达的内涵无法有效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在进行之前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的扮演,从而将寓言中的情景有效的构建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必须要具有时间与地点要素。
        2.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生阅读量的规定,因此,语文教师要安排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阅读要求,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在阅读上为小学生留一些课外阅读时间,保证小学生的阅读量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小学生的天性是玩,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诱导小学生主动去阅读。比如在每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为小学生讲一半故事,让小学生主动查找、阅读和了解故事的另一半。这样完全可以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阅读,并且还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些语文的习惯。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好的习惯不仅能帮助他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听、说、读、写、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借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一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刻苦的学习习惯,二是细心、认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三是在合作学习中养成积极参与好问的习惯;第四,养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作业写作要求进行,如笔法工整、书写整洁,而当学生们按照上述要求完成时,则应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长此以往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极有好处的。
        4.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事实上,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汉语文字的敏感程度,还可以加强小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找到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能够独立寻找文章当中的特殊句式和优美句子,并把这些语句摘抄下来,让小学生真正学会如何阅读,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深刻感受汉语的奥妙和语言文化的奇特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强和深入,素质教育受到更多的重视。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可以深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求最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模式和方法,让小学生学会阅读并可以自主阅读,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黎敏.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91.
[2]谈应龙.试论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83.
[3]曹红芳.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160.
[4]于美荣.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20):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