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芳
温州市丁字桥巷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及其良好品质。新课改里也明确提出,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
在小学语文这一门课中,它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入学课程,而高年级是其过渡期,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并且十分关键的过渡期。语文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是贯穿中华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的引线,我们借助语文学科心理健康的教育进行渗透,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过大
我们国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多数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他们,同学之间也比较容易在这方面上较真。为此,很多补习课也突面而来,家长们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就给报补习班,者让学生很反感,导致学业压力大,娱乐放松的时间减少。久而久之这让处于高年段的小学生心理会变得压抑偏激,这样是极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家长应多于孩子沟通,了解和疏通他们的内心,营造健康的心理教育。
2、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导致自身的价值观偏激
高年段的小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大,情绪也是不稳定,自尊心较强。如果不受到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价值观偏激的现象。大多数教师也是只注重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缺乏对他们的疏导。而语文学科中那些优美的诗词文章,可以陶冶情操,教师通过课堂的教学来融入心理教育的知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高年段的学生心理正是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抒发对象。高年级的教师如果想成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要进行的是同学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当前,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运用朋友的身份去与学生互动,主动放下以往社会印象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教师要积极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以平等互信的心态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结果一定能对教育的真谛进行完美诠释。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朋友关系,通过表达自身真诚的情感,彼此相对坦诚相待,教师要从内心中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以此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最终完美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并维护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样的作用,真正打破学生的心理隔阂,以自身的完美行为感染学生进而净化其心灵。尽量避免命令式或灌输式等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语言行为,使学生失去信心。高年级的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是更加复杂并且更具挑战性的难题;这是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真处于一种心理成长期,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够明白,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使用鼓励和积极的语气,加强正面引导。所以教师应该有高度的热情和耐心去帮助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健康又阳光的方向成长。
2.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深度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收纳了许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丰富、格式新颖、题材丰富,让学生情操可以提高、加强学生内容的深意。我们细思便可知,在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中主要是对这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精挑细选出来的,语文教材中以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根据极具教育内涵的诗词文赋对学生的精神境界以及思想境界进行培养和延伸。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是由南宋诗人辛弃疾所写的,表达的是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好,享受和怀念童年带来的快乐,让世人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安宁、恬淡的生活的向往。为此,这首诗同时也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平心态,戒躁戒浮,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由此看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内容,加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下来。这种有趣且热情饱满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对文章本身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的高尚。
3.善于情境创设深刻感悟教材内涵
对于高年级语文的教材,由于其内容较为丰富但故事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思维方式,创设更新奇的思维,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境创设,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材内容的交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涵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学生对其情感故事的感受,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得到一个提升。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文章中“我的发现始于梦中飞行”这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在童年中可以发现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同时可邀请其他教师做评委,评委要根据表演内容的丰富程度,人物动作、神态的演绎,人物形象的表达程度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分,这就要求评委必须秉持公正的态度,根据事先定好的评分标准,以合理且充分的打分理由进行评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来让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文章的宗旨也有更高的觉悟,让他们在阐述的过程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心理的情绪得到释放,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版块,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些因素,抓住适当的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加强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体会到语文的“星光”。
参考文献:
[1]袁荣宏.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6(27):153.
[2]黄莉.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18(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