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李丽
[导读] 学校的教育不是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丽
        512926197609****  四川南充  637800
        摘要:学校的教育不是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是最能够表达人类情感的科目,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文章中的情感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1导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小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要创造教学导入情境,以情激发教学氛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小学生带着情感进入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新课堂教学过程。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教学除了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注意情感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意识,让学生和作者、老师产生情感共鸣。这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语文教学与情感渗透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辅相成。无情感渗透的语文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换句话说,小学语文教学是情感传递的主要方式,情感教育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进步。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也要有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这样,学生才更容易被打动,学生的理解能力才更容易获得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3联系生活,引起学生共情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的情感感知首先来源于生活,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喜恶是学生基本的情感感知,教师将文章情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引起学生的共情。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学生也会对文章的内容更加深刻,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以《腊八粥》为例,这篇文章中生动描述了小主人公在等待腊八粥时急切的心情,也描述了小主人公在吃到腊八粥时满足、愉悦的心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感知小主人公的心情。比如教师问学生有没有最喜欢吃的饭菜,有的学生回答东坡肉,有的学生回答饺子,还有的学生回答红烧猪脚。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父母在做自己喜欢的饭时的心情,学生有的说开心,有的说期待,有的说着急。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情带入到文章中,感受小主人公的心情。教师再问学生当自己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时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开心,有的学生说激动,有的学生说满足,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了解主人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文章的情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就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解读也会更加透彻。
        4合作探究,理智分析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以专业的、理智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情感。虽然有些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共情,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同时学生通过分析了解这种情感之后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白鹭》为例,这篇文章赞美了白鹭的优雅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有的学生说从文章的措辞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色素、身段都很“适宜”,适宜就是一种很高的评价;还有赞美白鹭像一首诗,优雅又富有韵味,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修辞上分析,作者将站在田里的白鹭比作一幅画,将站在树梢上的白鹭拟化成人,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还有的学生说作者从白鹭的外貌描写入手,表现了作者对白鹭观察的仔细认真,进而证明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不同角度讨论和分析,通过解剖文章的细节感知作者的情感,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加强了学生对文章分析技巧的运用,也加强了学生情感感知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诵读文章,加强情感体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诵读文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听说读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应用到的能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加强情感体验,最终促进教师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学。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例,这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奶奶哄主人公的时候会给主人公讲宝葫芦的故事,主人公表达了对宝葫芦的渴望,展现了童话的神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带上自己的情感,同时展开想象:如果自己遇到这样一个宝葫芦会怎么样?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感知到童话的神奇,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渴望拥有一个宝葫芦。除了朗读以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更需要将文章读得有感情,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加强文章的情感体验,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的形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知,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6文章讲解,提高审美
        读一篇文章,只有深挖文章中的细节与情节,了解文章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才能了解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从细节处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通过认真的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泊船瓜洲》为例,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王安石为推行新法饱经旅途奔波之苦,思念家乡却不能归家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赏析古诗,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像这首诗的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还”字直接明了的表明了作者想要归家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诗中的“又”字表明作者在外多年,却一直不得归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又”字,比如经历一次次的努力却还是失败,比如打游戏的时候一次次的不通关,学生将“又”字类比到自己身上之后,就可以明白诗人的辛酸与无奈,对归家的迫切之情;而“明月”在古诗中一般代表着思乡,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学生通过对文章中文字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学习到作者优秀的精神文化,最后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7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情感渗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情感教育还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情感表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学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汉字文化,2019(04):124+128.
        [2]张丹丹.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汉字文化,2019(03):80-81.
        [3]魏秋荣.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65.
        [4]刘会灵.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