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兴
陕西省南郑区黄官中学
摘要:语文课本剧教学符合《课标》,是教材的要求、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实现课内外结合。陕南农村语文课本剧教学学生表演能力不高、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引导、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关键词:课本剧 个性成长 网络 兴趣 创造力 局限
正文:
近些年来,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很快,取得了许多成绩。特别是城市里的学校,因为硬件基础好,学生接触的信息多,思维有广度和深度,语文教育发展更快。但是农村的语文教育发展却没有城市那么快,差距反而加大。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加快陕南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学中开展课本剧活动是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标和教材的要求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单元目标明确提出:“自主选择合适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思考如何把自己对剧本的感受与理解在舞台上表现出来。”教材练习也提出了表演的要求。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戏剧表演就具有综合性,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
(二)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
当代科学研究发现戏剧对人的成长发育有智力、感知力、情绪、想象力等7个方面的影响。不仅如此,戏剧还能让学生相互合作,养成批判性思维,富有创造力。
因此,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能够针对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
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者身份,要求教师不只是靠单方面的说教就能实现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应是激发学生的个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持续力的课堂。特别是陕南农村中学生,借助课本剧发展学生个性成长尤为重要。
(三)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学习工具,语文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进行富有时代气息的变革。即使在落后的陕南农村,学生对于手机、对网络也很熟悉,使用起来比他们的父母都要熟练。微信、QQ、抖音,这些学生很喜欢的工具,我们也要积极利用。学生喜欢自拍、喜欢抖音,我们就鼓励、引导他们把课本剧情表演出来用抖音录下,在班级群里交流。
二、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表演课本剧,可以帮助学生还原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更加激发学生对话语权的渴望,体味了个性化的学习,很受学生的喜爱。课本剧因素的加入,让学生有效的利用网络,毕竟网络是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语文的有效工具,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表演课本剧,进行情景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氛围。
(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
学生模仿视频人物言行和表情,进行课本剧表演,可以更好地体会语言的运用、人物的性格、心理,通过学生对剧中角色的演绎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含义。而且在表演中,学生会暴露他们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教学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才有了因为学生的学而进行的设计。每一次课本剧表演,就是一次情感体验,就是一次感悟生成,都会渐渐地在学生心中埋下爱的种子,对学生正能量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地呼吸成长,让成长真实地发生,这就是课本剧表演的魅力。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促进语言能力的成长,帮助学生有不同的情感的体验以及智力的提升。课本剧中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性,不仅仅是教材中的戏剧内容,包括叙事性作品比如小说都可以在教学中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学习《范进中举》一课,教学时提前在班级群里推荐了该故事视频。由于视频里不可能呈现所有人物的动作、表情,所以在让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自我的想象。课堂上课本剧表演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给故事添加细节,比如胡屠户骂范进时范进的娘和妻子的动作、表情等细节。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表演,课本剧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参与。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增强了创造力。
(四)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实现课内外结合
在农村初中开展课本剧教学,学生能够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灵活应变,他会带着兴趣思考动作、表情、语言等,他会将阅读和写作体验结合,他会在课后探究和课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本剧教学的实践中来,学生能从多元视角看世界,勇敢地发散思维,把课内的兴趣转移到课外,在学习中形成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去主动学习语文。
三、陕南农村语文课本剧教学的局限
(一)学生表演能力不高
陕南相对陕北、关中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因为留守比例高,他们更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既不能很好地与同学完成协作学习,也不能较好的表演课本剧。针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说,学生表演课本剧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教材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这些条件,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很高。
(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引导
我们开展的课本剧要求的是即兴表演,没有台词,没有剧本,只有故事情节。它是学生临时表演的,是不讲究表演技巧的。当然,学生愿意在预习课文时自己排练、个人追求表演技巧那是更好。课本剧的重点不在故事戏剧化或表演戏剧,而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其中去思考与学习更多知识。学生在表演课本剧前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当使用网络资源,控制上网时间,以避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沉溺网络。
(三)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课本剧让学生的理解更具有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高度,能够提升其言语实践能力。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渐进的,是伴随他们成长不断提高表演能力的。短时间可能不会察觉,但一两年后,就会发现学生的不同,如交流互动能落落大方,遇到问题会谦让,在碰上两难问题时会选择,理解作品更深刻,想象力更丰富等。我们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特别是在陕南农村初中开展课本剧活动。
参考文献:
1.一名老师视野下的教育戏剧实操“干货”?
https://www.sohu.com/a/160741279_227820
2.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项目学习
作者:耿春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817/06/30898787_679788223.shtml
3.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学习https://wenku.baidu.com/view/81e4c6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3.html
4.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