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婷
4602001979092**** 海南省 572012
摘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在新时代下,人们对德育越来越重视,这也使德育教育成为了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以德为引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为符合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语文这门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其中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性,是开展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新课标中也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在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以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导言
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学情,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德育高效地渗透进语文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又被称为道德教育,客观上来讲,主要是说在政治还有思想等方面对社会成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活动。这种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代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德育渗透进日常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上去。其次,这也是促进两个文明的重要保证。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从根源上改变当前不良的社会风气,通过德育渗透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3通过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前一味地进行课本的讲解,而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说存在非常多的缺点。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无法充分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想象和思考,长此以往,只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借助沟通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学习情况,然后对教材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小视频来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将看过小视频后的感想大胆地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再进行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不仅能够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4借助教材文本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材是小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或者是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和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或者对于学生存在问题之处提出一定帮助。教师要带着学生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分析。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方案。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背后寓意有更深刻的理解。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然后再纠正学生理解上存在的错误。通过这种借助语文教材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文章理解的能力,通过对语文文章的理解,深刻地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能够得到无痕的整合。
5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上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巩固学生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上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课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素养,也是为了对课上所教育的内容进行更好的巩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精神和品格。而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相关的小视频,然后将观看视频后的读后感写到作业纸上,或者课后再去阅读该篇文章,将读文章过程中的感悟写到作业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司马光的精神和品格,从而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6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组合等特点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将识字的教学扩大化。学生不单单只是认识一个字这么简单,从识字到组词,再到德育的渗透,都需要教师对语文教材了如指掌,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并根据教育部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以及要求进行规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顺利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在学习“婆”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将“婆”底下的“女”字中的“一横”写得稍短一些,再写一个规范的“婆”字,让学生对比并说出两个字的不同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个字是怎样写才是规范的、好看的。这个“婆”字,是否规范,它的重点就在于“女”中这“一横”的长短。这“一横”长,才能托住上方的“波”字,这个字才可以站稳,并且是规范的、漂亮的。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再进行扩展。两三个汉字也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字,跟我们现在的家庭、学校都是一个概念。我们只有在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的良好环境之中,才会有新的灵感、新的提高。
7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采用德育教学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整个小学语文学习充实且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彦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黑龙江科学,2018,9(19):108-109.
[2]葛华娣.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21):52.
[3]王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4):89.
[4]李四军,刘望姣.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