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王勤
[导读] 幼儿教育作为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启蒙教育,对于幼儿身心成长、性格形成以及人格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勤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宁江幼儿园   745200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启蒙教育,对于幼儿身心成长、性格形成以及人格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家长的合作,在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下,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本文首先对家园共育模式的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策略进行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教育意义;推动策略
        一、引言
        幼儿教育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教育工作,由于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重大,就需要教师应充分借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辅助功能,为幼儿的成长创设更为良好的环境。因此,在素质教育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家园共育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幼儿教育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通过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联系与合作,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双方因教育理念不一致而导致的教育抵消现象,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幼儿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幼儿更加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意义
        1.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教师与幼儿、幼儿家长保持着更为频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就有效促进了教师对幼儿具体情况的细致了解,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有助于发挥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其接触的最多、影响最大的教育形式。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实施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而通过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家长能积极的参与到幼儿的学校教学之中,在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更多助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策略
        1.积极更新教师与家长的教学理念,实现家园共育意识的树立。在以往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家长都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的任务,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导致两种教育形式相互割裂,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立场相互对立。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随着家园共育理念的提出,家庭教育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助力。

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自身教学理念及意识的创新,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家长,同时树立双方正确的家园共育的教育意识。首先,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关于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相关学习与培训活动的参与,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家园共育的策略与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在对相关成功经验进行吸收的同时,在自身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创新,实现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实施。其次,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之中,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幼儿家长进行家园共育模式的认识,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意识,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助力。
        2.积极创新家园共育平台,实现共育双方的有效沟通。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实施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家园共育教育平台的构建,以此促进家园共育模式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运用,建立班级或学校的QQ群、微信群,并通过群公告的方式及时的将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和幼儿的在园表现进行公布,与幼儿家长进行更为频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为家园共育奠定基础。其次,幼儿园还应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为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参与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持。家长委员会是家园共育模式实施的重要组织机构,由幼儿家长选举代表组成,既可以代表家长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也可以代表幼儿园对幼儿家长进行教学情况的传达,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平台与桥梁。
        3.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家园共育活动,实现幼儿教育效果的增强。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规律,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为推进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幼儿与家长都可以参加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的活动形式,让家长能够近距离的进行幼儿教育的接触,实现教师与幼儿家长更为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使幼儿家长与幼儿可以共同参加,如,亲子运动会等,这样就增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促使家长进行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参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针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幼儿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教师与家长家园共育意识的树立,家园共育平台的构建、创新以及多元化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功能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发挥,实现教育合力的形成,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靖.试论大学仪式的德育价值:资源、环境、载体与方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王荣.论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8)
        [3]盛况.试论大学校园仪式的德育价值[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