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视域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唐欢欢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过程,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
        唐欢欢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六幼儿园    842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过程,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我国根据近些年来幼儿园教育情况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就是改革的内容之一,区域游戏也是儿童们在幼儿园活动中最基础的活动形式。因此,本文就从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实践研究的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区域游戏、教学、幼儿园
引言:幼儿教育是儿童在成长时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时期,也就是说幼儿园对孩子的教学培养是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童心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和学校以及家长们要更加注重对幼儿园孩子教育培养的方法以及教学的模式。在幼儿园阶段更多注重和关爱的就是孩子们的“童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尝试用做游戏的模式来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且健康的教育氛围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幼儿园区域游戏化
        幼儿园的不同区域教育活动被划分为不同的活动种类,通常还设有数学语言梦想区域、科学知识教育区域、益智游戏区域和自由建构梦想区域等。这些操作区域大部分的都是因为需要一个孩子们自己通过动手自由操作玩具来进行完成,是如何培养一个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关键。在我校根据新疆幼儿园教材的基础前提下将这些探索区域知识进行互动游戏个性化教学改革,在保留原有的区域基础上进一步的大大提高了园区孩子们对不同探索新区域知识的教育学习活动兴趣,以这种区域互动游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针对孩子在不同年龄区域的教育学习中能够进行不同教学的并能够较好的维护保留和让孩子在学习幼儿园各阶段的"童心",并且在区域游戏中不断收获快乐和增长知识。因而这种游戏区域性与游戏一体化的新型游戏教学模式不只是为了有利于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始终保持童心健康成长发展,还在于能够不断性地培养提高孩子们在幼年儿童时期的独立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造力。
二、区域游戏化的实践模式
(一)根据自身条件安排
        学习和成长的坏境不同是影响孩子们能否接受良好教育成长的原因之一,不同的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化的教育坏境是不同的。部分幼儿园需要合理的应用自己本身的空间资源来进行不同区域化的划分。因此,幼儿园应根据自己本身的活动区域来合理布置区域活动游戏化的教育模式。例如:在进行区域游戏时,要结合活动室的环境和将要进行的区域游戏内容进行构想。

构想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各区域游戏的安排要尽可能地与活动室内的内部布置相结合,互为方便,能让活动室内的一些固有的物品发挥作用;各区域游戏之间的安排要尽量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尽可能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在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为了能让游戏的情境更逼真、游戏的开展更有序,同样也需要为每个游戏内容进行划分。[1]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自主选择进行要游戏化的区域学习内容,这样容易找到孩子们对哪部分知识的接触有困难以及能即时在游戏化中改善孩子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区域游戏活动次数和内容
        把握对于开展区域活动游戏化的次数和内容是孩子们接受幼儿教育的前提和规划,灵活的安排活动能够增加孩子们对于区域游戏化的距离,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种游戏化学习模式带来的快乐。例如:制作一个表格将每天的要进行的区域活动罗列下来,并标注各个区域活动的展开时间与地点,然后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他们当天想要参加的区域游戏。在每周末可以将本周的区域游戏活动的内容进行总结,在每次开展区域活动的内容上尽量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有关的内容和知识。例如:在举行有关传统节日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可以把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融入到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在进行传统知识这一区域的学习上就可以较好的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传统习俗,进而来接受和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在启蒙时期就能够产生出想要了解本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求知兴趣,也能够打破以往的幼教模式,有助于给教师和孩子们创造出一个在做游戏中学习的轻松氛围。
(三)适当指导
        在给一个孩子们活动提供一种自主性、区域性的活动化和游戏个性化的模式同时,教师不能随意让一个孩子们完全的去依靠于这种活动教学模式,要适当的对其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和及时纠正。例如:在引导孩子们对于进行某项具有区域性的游戏教育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最好还是能够以孩子扮演某种游戏角色本身来进行介入,避免与其他孩子们之间产生某种距离感。教师具体表现展示出的这种童心童趣可以直接使其他幼儿深刻感受到亲切,有利于幼儿营造表现出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其他教师在幼儿施加影响时更容易对其起作用。比如一次在过家家的互动游戏中,教师如果幼儿能以接待客人的主要角色主动参与其中,亲切地向儿提出一些物品的正确摆放使用建议,幼儿们就能自然地主动接受,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水平。[2]
三、结语
        幼儿园中的区域游戏是争对孩子们在启蒙成长阶段学习的重要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且相对轻松的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区域游戏化的活动不仅充分尊重了孩子们在幼儿学习中各自的想法和感受,还使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瑜,“共生视域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与自主性游戏研究”,小学科学下半月刊,第192页
[2]何意,“解读童心快乐游戏,幼儿区域游戏内容构建的实践研究”,读与写杂志,2015年3月,第十二卷第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