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丽
(仁怀市中枢街道第一幼儿园,贵州 仁怀 564500)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最爱,因此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中,往往会以游戏为切入点,将各项学习内容进行游戏化,以此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幼儿游戏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而设置的,要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自主权和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幼儿实际,放手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过也并非对幼儿游戏放任自流,要给予适当地干预,从而引导幼儿游戏与教育目标相对应,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使其在创造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游戏对于发展幼儿能力,塑造良好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以此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尊重幼儿自主性,通过幼儿们自主游戏,培养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指导
引言:
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自主探究、自由想象,从而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幼儿年龄小,在主动活动方面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评价。在以往的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枯燥乏味,游戏难以深入展开,幼儿在游戏中难以有效发挥,教师没有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指导行为,忽视幼儿游戏选择权,没有做好科学全面的及时点评。幼儿游戏具有自由性的要求,幼儿作为活动主体,教师负责组织游戏活动,幼儿自主选择的才可称之为游戏。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幼儿活动兴趣,教师要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转变单一的教育方式,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善于把握积极因素,灵活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一、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的意愿
自主性游戏开展的前提是保证幼儿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实际游戏开展的形式却以教师意愿为主,幼儿的游戏选择权被忽视,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主要结合教学时间与进度要求来分配幼儿到相应的游戏区域,但是却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自身主体意愿,这导致幼儿游戏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来对待游戏,他们急于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希望能够通过游戏在短时间内使幼儿掌握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游戏安排不够合理,没有结合幼儿生活实际,不够严谨的游戏方式使得游戏效果不免新概念,教师还需要把握教育机会,设计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并加深体验,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幼儿游戏的主体为幼儿而非教师,教师要尊重幼儿自主权,关于幼儿游戏的主题、材料与游戏方式都需要幼儿来自主选择,教师加以辅助来使其顺利完成游戏,做好游戏的装备和引导工作。
(二)游戏点评方式单一
幼儿的性格存在着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指导性评价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而教师在幼儿游戏评价时常提出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不到充分地满足。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游戏结果,点评不够科学系统,通常教师关于幼儿自主游戏的点评方式主要为:评判是非,针对某个幼儿行为而直接判断对错;总结概括,教师结合幼儿游戏表现,对所有学生加以总结点评;陈述答案,教师的点评主要针对幼儿游戏问题,站在成人的立场去点评幼儿的做法,幼儿主体性没有凸显。
(三)教师随意中断游戏
游戏时间并不固定,不过部分情况下,教师却在幼儿游戏活跃度较高的时间加以中断,片段式时间的游戏容易打断幼儿的兴趣,游戏的过程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不过实际游戏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将兴致正高的幼儿游戏打断,这种做法使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后续游戏效率不高。不过自主游戏并非是指幼儿的放任自流,幼儿区域游戏要提高幼儿游戏自主性,但是也并非完全放任不管,教师要仔细观察并采取有效方式加以适当干预,从而能够保证游戏的顺利展开。
教师不能片面理解自主性,而是要发挥自身的导航者、解读者、支持者作用,把握好幼儿游戏自由度。
二、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
(一)放手开展游戏
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意愿。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教师在关于游戏任务的安排时,需要结合幼儿实际,不能制约幼儿个性化发展,要尊重其创造性,培养其思维拓展能力。传统理念下的游戏活动开展忽视幼儿的意愿,导致幼儿难以养成独立习惯,固有的思维模式影响幼儿健康发展。根据相关问题,还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科学组织游戏活动,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游戏活动展开过程中,要鼓励幼儿自由发展,通过自主探究来总结经验,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和成就感。
幼儿对于游戏保持高度兴趣,游戏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教师要结合幼儿特征,采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来指导幼儿学习。如在组织角色扮演的游戏时,教师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学生扮演妈妈,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扮演孩子,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幼儿能够体会到游戏的趣味性。教师不要吝啬对于学生的鼓励,使幼儿能够增强自信心,体会到游戏的正面情感,塑造良好的人格,并且提高其口语社交能力。
(二)善于客观评价
积极有效的评价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要重视把握科学评价方法,增强幼儿游戏参与度,使其体会到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要协调游戏进度,培养幼儿自主性能力。假使幼儿对于游戏不感兴趣,对于自身存在自卑等情绪,那么教师则要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在游戏中指导学生勇敢向前,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们加以鼓励。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者职能,与幼儿建立有效联系,通过互动沟通来融入到幼儿游戏中,及时纠正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并且鼓励其不断尝试,战胜困难,培养其敢于尝试、乐于尝试的精神。
关于游戏的评价,不仅仅是行为表面,还需要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幼儿喜欢音乐,有的孩子喜欢舞蹈或是美术,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并针对性地组织其展开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热情。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幼儿的优缺点,结合幼儿的差异进行针对性评价和引导。
(三)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
教师不能随意中断幼儿游戏,需要仔细观察,结合幼儿游戏表现来拟定有关教学活动方案,兼顾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且合理调整游戏与活动进度。教师要主动探索幼儿感兴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教师要尊重幼儿意愿,游戏可选择性范围较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与实际,调动其参与热情,使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观察和探索,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自由游戏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使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快乐。教师要构建多样化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可以结合幼儿心理与年龄特征,在扮家家游戏中适当安排游戏需要的桌椅、窗帘、沙发等物件,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结语:
幼儿教学过程中,游戏是重要的基本活动,为了保障幼儿未来发展,幼儿游戏需要不断优化与挖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而使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意愿的表达,来展示其情绪与能力,游戏能够反映幼儿内心世界,渗透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征与实际状态,而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推动幼儿发展。幼儿时期的教育影响幼儿的习惯养成,重视幼儿自主性游戏,从而能够推动其智力、情感、态度、学习等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洪冲.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9(01):8.
[2]姚敏.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36):175.
[3]谷永红.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有效策略分析[J].才智,2016(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