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羽骄
海宁市紫微幼儿园 浙江 314403
摘要:幼儿园游戏是指让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幼儿园中各种物品,让幼儿通过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去探索、反映周围世界的活动。幼儿善于模仿,活泼好动。因而,教师在设置游戏时,要时刻遵从游戏的内容、种类、玩法符合道德约束,注意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地理等等的影响。优质的幼儿园游戏,可以主导幼儿的活动,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幼儿客观地去认识世界,是对幼儿进行全民教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指导;问题;对策
1当前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1幼儿参与主体地位的忽视,情感交流缺失
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其本身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和想法,不关心幼儿是怎么想的,没有给其充分的思考时间就将答案告知给幼儿。这样,幼儿的想法得不到尊重,主体地位得不到显现。例如,在一些类似于角色游戏中,当幼儿主动进行互动时,教师对这种信号却显得比较迟钝,甚至故意不做出反应,严重影响了幼儿主体作用的体现。另外,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于对幼儿反应、智力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常常教导幼儿要有礼貌、懂得分享,但并没有对有些幼儿所表现出问题和行为进行详细了解。这种忽视情感交流的现象让游戏教育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1.2对游戏的情节发展缺乏观察
游戏过程往往体现幼儿的参与度。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缺乏对游戏情节的观察,浅层次地认为游戏只是一种放松的环节,忽视游戏教育的真正价值。游戏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中的观察确实比静态观察更具有挑战性。另外,部分教师对“通过观察怎样进行指导?”的具体实施不太清楚,怎么观察?观察什么?幼儿想要去观察,但无从下手。即使有些教师真正做到了观察,但缺乏真实的记录。这让观察失去其意义。部分教师即便进行了详细记录,但对于一大堆数据和文字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分析。这个游戏还需要什么改进?原因是什么?不论是技术层面上的还是观念上的,教师如果缺乏观察,对于游戏指导都具有不良的影响。
2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2.1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要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视角,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逐渐融合各种看待问题的视角,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状态,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次数和游戏的深度呈正相关性,游戏深度越大,幼儿之间的互动交往次数越频繁。幼儿在多次的互动交往中能够学会与他人的交往技巧,懂得让步、协商、分享、轮换、谦让等社会交往方法,并在游戏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还能将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通过游戏演练出来,在有了亲身演练的体验后,能够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提高对社会认知水平。另外,幼儿在游戏中,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角色蕴含的多种情感。因此,游戏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能力。
2.2提高幼儿思维表达能力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于愉悦状态,在使用各类游戏器具的同时,也能提升其身体协调性和灵活度。例如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中的跑步、蹦跳、扔举等运动行为,也能够提升其身体协调性和灵活度。在幼儿游戏里,幼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模仿游戏角色的语言,为角色赋予自身的情感,通过各种语调进行演绎,或者自由创造角色语言等行为都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提高其思想的表现能力。
3幼儿园游戏指导中的应对策略
3.1教师应该用心去观察,有计划地去指导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们由于自身的表现欲等等,表现往往会比日常生活中好,超水平发挥,有时甚至会超出教师对于幼儿的预期。因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所谓的指导,是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探索,如此幼儿的真情实感才能在幼儿园游戏中真正体现。而教师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要去保证幼儿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应该认真去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充分去挖掘幼儿的潜能,做到有效的指导,根据幼儿的情况去制定教材,设计游戏,有计划地去指导。如此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幼儿园游戏指导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去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如此才能更加深刻地去了解幼儿的情况,从而设计开发出适合幼儿现阶段发展的游戏。幼儿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幼儿才能够全面地融入游戏活动中。
3.2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不是强制性的活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身的主观感受去判断幼儿情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是自发的、自主的。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幼儿的情况,及时地提供帮助。在游戏活动初始,教室应该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自己去确定游戏的主题,乃至角色、规则等等,游戏的情节发展也应适应幼儿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去学习,如此幼儿才能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自己,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历练,慢慢成长。而幼儿只有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去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或者去处理与其他小伙伴的冲突,才能真正地激发起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才能促进幼儿去认识世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3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指导设计
幼儿游戏应该是为幼儿的发展而设计开展的,因此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教学目标,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现阶段,幼儿园一般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游戏的兴趣和认识是不同的。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观察别人,他们也喜欢通过模仿周围的人物和事物来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因此,对于幼儿不感兴趣或者不喜欢玩的游戏,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一旁使用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材料进行游戏,以吸引幼儿进行模仿,进而参与游戏。对于中班的幼儿而言,在幼儿的实际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和意见,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想法,表明自身的想法意见,并且引导幼儿以自身的方式解决问题。
3.4教师应及时的去解决游戏时的矛盾与冲突
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互相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这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协助幼儿解决,以免问题越来越严重,让幼儿受伤或者课堂游戏无法进行。当然,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应以幼儿之间友好发展为原则。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也会出现各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例如“躲猫猫”游戏过程中,藏的人不小心撞了找的人,此时,教师不应去中断游戏,而应积极地去面对,把自己置身于游戏之中,化作太阳阿姨去转移学生注意力。积极去调节即将发生的冲突,化解将要产生的矛盾,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
结语
总之,游戏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幼儿教师要不断研究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研究出适合他们参与的游戏形式和内容。只有让幼儿多参与,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也才能发展幼儿的真实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未来,我将继续研究更多的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永杰.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2):180.
[2]郭雪芳.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7(2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