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菊
青海省西宁市前营街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中明确指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与此同时,音乐教育过程中德育渗透也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德育;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渗透
引言
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紧密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德育教育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基于音乐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素养、启迪他们心灵的有效作用。
1德育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一门注重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的学科。小学音乐教学旨在通过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唱歌、欣赏、器乐和识谱等,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在情境中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在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音乐作品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1寓德育于音乐素养培养之中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渗透德育,从学生课前节拍游戏、师生互相问好、坐站姿势,到基本训练中的发声练习、节奏训练等,均可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例如,音乐游戏中,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现不同的唱名,用声音唱出高低,这是教师和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调整的有趣交流,使学生的身体动作愈发协调,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节奏感得到充分训练,提升了音乐素养。
2.2强化音乐创作背景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小学音乐课程中所选的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学生们对此并不了解,因此也就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针对该种现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深挖教材的情感价值因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启迪与引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音乐教学中如果单独提出“爱国”的概念,则学生们会感到非常的抽象;为此,我们应当结合现实,比如国庆等重要节日,通过宣传氛围来增强学生们的认知。以《国歌》为例,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年幼的孩子们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次内涵,这需要老师结合历史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给学生们进行讲解。曾经我们的国家内忧外患,面对他国的侵略,我们的先辈们前赴后继,《国歌》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创作出来。通过歌曲的背景解释与说明,孩子们对《国歌》有了深刻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关于国歌的内容,比如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以及奥运会上响起国歌时的激动人心场面,这些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国歌》深刻理解,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责任感以及自豪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彼此共鸣。
2.3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名家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该种情况下,无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而且德育教育目的难以实现,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甚至会陷入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接收的音乐知识面,但是却无法发挥音乐教育教学的作用,德育教育严重缺失,最终导致音乐德育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为此,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比如通过将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改进。同时,还应当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主动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功利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相对有限,在学习实践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以致于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丧失了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音乐德育教育的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功利性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4创设音乐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树立民族自豪感
在教授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这首歌所具有的历史意义。这首歌曲是激励着无数爱国同胞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抗战时期的情景,并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开展配乐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感受到无数爱国同胞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性命,前进、前进。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5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小学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歌唱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特别是一些年龄比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和表演的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实现情感色彩表演。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通过表演的方式,释放内心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想法,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合到教学环境中,使得学生能够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且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切实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良好的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对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强化情感渗透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梁译方.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N]. 巴音郭楞日报(汉),2019-11-02(006).
[2]陈云萍.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78.
[3]温晓坚.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6):227+229.
[4]李晓青.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41.
[5]赵小杰.浅析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艺术评鉴,2019(0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