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徐启英
[导读]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进知识问题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徐启英  
        四川省德阳成都外国语学校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进知识问题理解,提高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起到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作用,进而产生师生自然互动、思维无缝对接的有效课堂效果。为此,本文展开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实践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能力;课堂
                                  引言
        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展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初中数学课堂更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发展提高,使课堂活动更具有明显的交流互动性,学生能拥有更广泛自主参与学习探究空间,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对于学习效率提高发挥了突出作用。数学课堂,教师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重要性,积极创设有助于兴趣激发培养,有效实现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思维与老师和学生展开交往互动,对于数学能力发展以及知识技能提高都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出广阔的自主体验空间,鼓励大胆发现并提出问题假设,并通过开放式教学方式,促使他们发挥想象思维,自然融入到数学问题验证推理中,不但获取了教学目标预设学习任务,而且促进了数学素养和知识能力均衡发展,为学习技能提升和下阶段高效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看做知识学习主人,拓展学习空间,激活想象思维,促使他们在问题难点解决中,形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主要课题。
一、营造良好互动氛围 提升自主探究意识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激发情感主要平台。初中数学学生主自主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理念,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善于创设具有互动情境探究氛围,把书本上的知识场景进行生活化设计。根据初中学生想象能力丰富、好奇心理强的特点,把枯燥的知识内容加以场景式还原,从而激发起学生课堂主动探究学习意识,更加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体验中。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数学知识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课堂主导现状。要避免单一、枯燥的问题讲解和无意义的反复提问。积极创设充满探究体验的开放式课堂,促使他们主动交流、合作体验。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特点,优化巩固训练环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无穷,并在浓郁探究课堂学习氛围感染下,逐渐建立学习提高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思维动态变化。课堂上,通过巧妙设疑、激发猜想等方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使他们产生问题思考,在推理、验证中获得问题答案,并形成认识规律。比如,在三角函数知识内容教学时中,老师先让学生自己通读题目,随后就激发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归结出解题思路,最后再通过练习深化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突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具备创造性优化课堂学习氛围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开发,把生硬的数学知识问题加以想象化创设,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场景感受,并为他们提供自主表达机会,大胆表达问题看法。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际生活状况来自主设计一元一次方程题目,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形成初步问题理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知识互动探究中,促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才是数学课堂学习主人,并在内心深处形成更加坚定学习目,根据知识内容特点,主动选取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学习能力提升和思维意识提高发展。
二、构建互动性课堂 创造自主体验空间
        为促进初中数学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提高,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精心设计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互动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开放式的合作交流中,放松心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题实践研究中来,进而变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为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问题合作探究空间,使他们在知识探究汇报交流中,自由表达对问题的见解,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并在有效知识探究中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不但有效促进自主能力提高,而且对于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发挥了重要促进意义。
        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知识探究兴趣,才能产生自主学习动机,进而激发形象思维,更加有效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中。初中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真诚互动,不满足于单纯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解决问题技能同时,自主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从而发挥最大潜能,展开丰富想象观察力全面参与到数学知识实践探索中。
        教师在进行学生自主性培养教学设计时,要深入研究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场景再现中启动丰富知识学习生活体验,加深问题交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他们在主动性探究体验中提高数学能力,逐步完善提高数学知识综合素养,促进数学学习效果改善提高。
三、创设合作学习平台 促进自主能力发展
        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构建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提升知识学习效果。数学课堂教师根据知识内容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效合作学习活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合作探索实践能力作用。教师根据知识结构特点,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积极构建促进学生合作参与的小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探究兴趣,并且更好培养问题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发展提高。
                                        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只有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提升自主探究意识,构建互动性课堂 创造自主体验空间,创设合作学习平台,促进自主能力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光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2).
[2]邱美丽.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