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茂成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世昌街道沙柳完小
摘要:“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叶澜教授的这段话完美地诠释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方针,高效课堂的真正实现,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对学生实行激励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的精神的成长注入力量。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有效;运用;研究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叶澜教授的这段话完美地诠释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方针,高效课堂的真正实现,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对学生实行激励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的精神的成长注入力量。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的脸上呈现出茫然神色,不知如何作答。虽然教师会竭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却无法受到启发。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问题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以教师的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对只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开放、有趣、能够启发思维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学生只有在主动而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够产生富有智慧性的新思维。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普遍特征就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同时,学生的专注时间比较短,精力无法长时间地进行集中。怎样才能成功地吸引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活数学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探索的一个课题。兴趣是引发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同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突破点。一位与学生相处融洽、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数学教师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极大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的宽容能给学生带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能够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会在心里自然而然地对教师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学生还会把对教师的好恶表现在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上来。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有好感,就会不愿意学习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对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转换教师角色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改革正在把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打破因有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教学理念,不再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知识教学目标上,而是要注重对学生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不再实施过去的由教师进行“讲”,学生只负责“听”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实际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教学气氛中进行共同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活泼而愉快地进行,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多想,多看,多做,多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地对学生提出表扬和肯定,这样的激励策略有利于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发展成长离不开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锻炼,学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偏低,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每位学生提供直接接触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律、特征,掌握方式、方法,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说明自己所摆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借此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同时,让学生针对三根木棒的长短进行比较,自己进行发现和总结。教师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你说我来做”的环节,当有一名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其他学生也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也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可以使得整节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都能够集中,表现积极,气氛活跃,能够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手段运用的多样化和创新性,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等互联网信息手段、现代化教学工具等进行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这样的活力与生机。同时,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运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进行生动具体的呈现,弥补了自制教具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快速有效地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猜想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猜想环节,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余地,给学生探索和猜想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有效地激励学生打开思维,让学生的想法增多,答案也会随之增多,课堂活跃。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猜想所获得的成功。
五、结论
综上所述,激励策略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地位,使学生从爱学,要学到会学。同时,也能有效帮助教师展开合理的教学活动,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芳.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探讨[J].中小学教育,2020.
[2]邹恒.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J].素质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