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
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 400000
摘要: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展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并且在背景音乐的作用下,给人带来视听盛宴。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的基本功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精神、舞蹈作品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意识。因此,文章阐述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舞蹈专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囿于传统舞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限制,中职舞蹈的教学质量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要改变当前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转变教学观念,领会现代教育全新的理论,始终关注教育创新的发展,运用创新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训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挖掘他们的艺术天赋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舞蹈的含义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以身体的肢体动作进行内心感受和内在情感的表达,在一定的节奏和旋律之下,可以清楚地彰显人物形象、特定情节等等。当前,舞蹈的社会功能很多,比如人们借助舞蹈自娱自乐,去抒发内心情怀,充分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舞者在舞蹈的律动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从而展现出独特的形体美;或者利用舞蹈进行情感的交流,进行非语言和非文字的动态信息传递,以此来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同时长期进行舞蹈练习和表演,能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让人更加健康且富有活力。
2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
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切课程来说,舞蹈是必修课,并且还是一门专业性学科。舞蹈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未来开展学前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舞蹈技能,可以担任舞蹈教学任务。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讲授是把舞蹈基本知识和技巧传授于学生,且经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技能指导其学习舞蹈。可是舞蹈水平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探究自身对于舞蹈的进一步理解,伴随长期积累的过程从而构成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给舞蹈创新奠定基础。所以,舞蹈课程教学课时安排需做足,促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锻炼和体验,从而实现舞蹈创新。
2.2 舞蹈教学理念滞后
舞蹈教学是理实相融的学科,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均需要把两者相融。并且,舞蹈也是不受约束的学科,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可以使舞蹈者抒发自身情感。可是,传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是将教师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舞蹈教学中去,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讲解舞蹈技能与知识。可是这一理念中舞蹈教学以教师为主,并没有针对学生情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教学,从而产生了学生对照舞蹈教师讲解的舞蹈内容开展机械式的学习,仅仅是模仿动作毫无创新可言。
2.3 舞蹈教学模式问题
舞蹈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框架,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使用一定的方法,根据学科知识和技能,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从广义上而言,掌握小学活动与教学中的各个要素,把教学过程写童话。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来说,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挑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时,教学模式不灵活,不能表现出舞蹈教学的多样性,导致舞蹈教学僵化,给舞蹈教学效果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大部分采取的是讲解为主,可是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职业需求持续增多,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提出了严要求。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在该种发展趋势下表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是不利的,会阻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中职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3.1 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难以和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相匹配,教学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模式为主,课堂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授的舞蹈动作比较单一,学生只能对教师教授的动作进行简单模仿,没有考虑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缺少审美情感和审美属性,对于学生的舞蹈学习十分不利。所以中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舞蹈学习时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这样能够使舞蹈发挥出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政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理念的指导,将教学与舞蹈学习实践特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将素质教育融入舞蹈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能够体验快乐,并具备创造精神,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无穷魅力。
3.2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加入音乐、视频、图像等形式,让学生融入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只有提升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潜力。为了让舞蹈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荧幕播放国内外优秀的舞蹈视频,并且讲解其中的基本动作和知识点,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良好地掌握。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剧的方式让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舞蹈剧中为每名学生都争取一个角色,使他们能够在实操中找到问题,便于之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舞蹈学习更感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3 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编排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和别的专业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差别,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旨在培养一线幼儿舞蹈教师,并非专业的舞蹈人才。因而,在舞蹈教学内容设定方面需要划分明确,舞蹈专业难度太大的技巧不适合用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学生,对其来说,最关键的是打好舞蹈理论与舞蹈技能基础,因而挑选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避免选择难度大或者专业强的舞蹈形式。再者,需要根据学生舞蹈基础,设定舞蹈教学内容。第一,对于学生舞蹈素质情况加以掌握,将舞蹈基本功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同时安排恰当的舞蹈课程教学课时,这不仅涉及到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还影响着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需要进一步发挥出舞蹈艺术于传承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受到传统民族舞蹈文化所熏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审美价值与情感。基于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需要将传统民族舞蹈整合在舞蹈教学计划中。在实践舞蹈教学时,关注传统民族舞蹈独特性与动作特征,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精髓。
4结语
总之,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岗位需求,并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模式,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朱琳.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85.
[2]程西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