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中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法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冯道林
[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相应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冯道林
        陕西省丹凤县教研室      陕西商洛    726200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相应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在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中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将从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一角度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情境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
        “核心素养”是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之下,基于原来的教学目标,从学生个体生存、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出发,意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品格、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养。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在教育部制定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中小学包括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和小学全段,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提升音乐素养有重要作用。情境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情感性。情境的核心是其经验和思维、情感的参与。知识只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和问题,“盐巴最好融入汤中被人吸收”,这是情境对于学生音乐学习重要的核心。音乐情境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对培养学生情感,启发思维,发展想象力,开发智力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有效地情境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音乐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抒情”而不是为了“说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能力,重视感性音乐经验的培养。而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唤起参与者的情感。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简单来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自主情感体验,通过这种真实的体验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并使学生在一次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合情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整统一的情境中感知、表达和理解音乐。
        在实际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创设情境——发展情境——升华情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则既需要遵循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考虑到音乐教学的特殊性。

以下为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三个步骤:
        一、根据音乐感知要素创设情境
        开展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步骤是创设情境。在众多创设情境的手段中,音乐教师往往会选择从音乐素材的主题内容入手,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教具以及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产生共鸣。但这类手段仅可将学生带入单一维度的“情景”中,能够简单的唤起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感,但难以使学生将这种情感迁移到音乐中,获得音乐上的情感体验。因此,在音乐课上创设情境,除了从歌曲内容入手外,更应该从音乐的体裁、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特点、曲式和声等感知要素入手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进行古典主义时期的《小步舞曲》学习时,除了给学生出示当时人们着装的图片来营造情景外,更需要音乐老师能够分析出这一時期的小步舞的节拍特点、速度特点以及时代风格特点,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小步舞的跳法、亲身模仿当时贵族的宫廷礼仪等活动来感受这类体裁的特点。结合音乐元素来创设情境,更易让学生走入情境中。
        二、根据音乐表现形式发展情境
        完成情境创设之后,便可进入到情境教学的最关键一步:引导学生发展情境。教师可根据情境的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各种音乐活动,比如分角色演唱、音乐剧表演、综合性艺术展演等形式发展情境。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自己是真实情境下的一员。学生在亲身唱、听、动、奏及创作进行最真实的音乐体验,通过自主情感体验的积累,循序渐进的丰富和增强音乐经验,最终形成牢固的感性音乐经验系统。在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源自生活,找到教育与生活的契合点。在亲身参融入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对生活的反馈,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三、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激发学生表现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归宿。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中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创作家,而是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设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的情境又能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引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科学、合适的音乐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动脑,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例如:在一个充满欢乐的意境中,会想象到一群快乐的小朋友,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跳舞歌唱;在一个哀伤的意境中,会想象一位很可怜的小姑娘,穿着破衣薄衫,赤着脚,跪在雪地上,双臂抱胸哭泣着。所以说,“情境”是想象向四周扩散的依据,是创造性想象的源泉。
        综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是希望他们在学校或者毕业后可以进行自发性的音乐活动,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个体的感性艺术素质,进而提高体验幸福感的能力。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法来唤起主体情感共鸣,提高课堂参与感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式。根据音乐感知要素创设情境、根据音乐表现形式发展情境、根据音乐文化内涵升华情境这样的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用情境将音乐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环境以及相关文化内涵高质量的结合在一起,则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表达和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方雪勤.  新教师. 2018(07)
[2]浅析情境教学法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 华逸琦.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