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王 萌
[导读] 实践研究表明,多数后进生只是暂时的学习能力差,或因为学校基础薄弱而未能跟上课程教学进度。
        王 萌
        平原县王打卦镇大褚小学,山东 平原 253100
        摘要:实践研究表明,多数后进生只是暂时的学习能力差,或因为学校基础薄弱而未能跟上课程教学进度。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教师在课堂的提问或课后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这部分学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拓展,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态度、学习思想方面的帮助,日常缺乏学习的动力而落下更多的功课,影响小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进步。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策略;教育教学
1深入分析导致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1学生自身
        (1)学生未能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实现高效学习本身就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小学生在接触新内容期间,如果沿用小学阶段的方式方法,显然不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只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方法、学习模式进行调整,才能保证紧随课程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课程学习目标。后进生中不少人日常都保持一个努力学习的状态,但是学生未能掌握有效方法,导致最终的学习结果不为理想化,而且教师日常管理整个班级,很难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辅导,学生不能获得教师的帮助,就会在学习探究阶段与目标要求渐行渐远。
        (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任何人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或生存环境之后,如果未能及时进行心态、思想的调整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小学生也不例外,在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年龄渐长且来自各个学科的负担也会逐渐增多,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的困难问题增多。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针对一些学生所存在的不能紧随课程进度的现象,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与鼓励,避免学生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面对学习或实践的困难问题,处于一种回避的状态。还有就是学生年龄渐长,但是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难免会存在一些好动贪玩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懈怠现象,甚至还会影响班级整体的秩序性,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1.2学校教育以及其他因素
        (1)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不同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的差异性相对较为明显,之所以会产生后进生,也与学生的成绩、兴趣等有紧密联系。而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关键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发生转变,才能避免后进生的问题存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阶段的方式方法问题,应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更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多数教师忽视后进生转化的基本诉求,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很难顺应课程教学进度,学习自信心未能有效建立起来,对后期的高年级学习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日常在学校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回归家庭之后,父母的教育引导也是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家长在教育指导学生期间,如果应用的方式方法不当,而且给学生设置过高的期待,就会导致学生存在一些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现代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如果家长未能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思想,正确面对各类困难问题。则学生很容易出现过多的消极、自卑的情绪,影响自己的课程学习效率。
        (3)社会影响因素。严格意义上将小学生也是社会群体的基本构成,尽管学校学生与社会人士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面对同样的信息、文化的冲击,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就会出现对各类信息内容的防御能力不足。

现阶段一些社交软件、电竞游戏、娱乐新闻都会给学生的行为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学生未能抵制住诱惑,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不仅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制约自己的长远发展进步。
2小学教育学困生转化相关举措
2.1加强学校教育指导
(1)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日常有机会直接接触学生,所以在教育教学引导阶段也有着狠心影响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发展进步所需,是构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条件。教师应该多多与后进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配合教师完成各个阶段的课程学习目标。当后进生能够卸下自己的防御心理,并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运到困难第一时间求得教师的帮助,后续教师一对一进行辅导与教育,后进生转化策略应用阶段的人文气息提升,则学生在完成中等生的目标之后,还有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优等生的奋进。
(2)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
        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指导阶段,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教育指导工作。从后进生转化层面上看,教师要在了解后进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认识到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针对个人在思想意识、行为举动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在课堂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对后进生足够的关心,遇到后进生所不明白的知识,应该在课下耐心的给学生讲解,或者统一在课堂上帮助后进生处理相应的问题,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后期就能紧随课程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学习探究的目标。
2.2提升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引导
        教师在了解学生厌恶学习的主要原因之后,应该将课程教学模式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后进生的发展诉求,避免沿用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交流表达的空间,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参与这方面。教师突出每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在丰富趣味的课程学习模式之下获得新知。教师在后进生转化阶段,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将压力变成一种动力,避免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当后进生有意识的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分析,就会在实践阶段体会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并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
(2)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合
        教师日常在学生教育引导阶段,认识到自身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单纯的依赖学校教育,很难达成理想化的后进生转化目标。因此将学校、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源头开始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因素排除,能够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教师需从良好课程教学氛围建立层面入手,日常对班级全体学生都足够关心,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后进生。尤其是后进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教师提出表扬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下去,同时撇和家庭教育工作,在后进生转化方面共同努力。致力于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学生成长空间的建立。在关注后进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需要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入手,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分担来自于学习的烦恼。
结束语
        要想达成后进生还钻还的基本目标,教师以及学校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感,注重学生的态度以及思想意识的全面培养。学生在成长发展阶段,受制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当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信息,帮助学生从思想态度、学校认知方面发生改变,确保班级学生的一视同仁,那么学生就有机会在教师的鼓励之下,了解自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同时教师也应该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小学后进生的全方位引导,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了良好保障条件,对长远发展进步有积极影响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祖辉.小学教育中后进生转化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3(1):23-24.
[2]梁祖辉.小学教育中后进生转化策略浅谈[J].学周刊:上旬,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